春节期间,山东省济宁市冬暖式反季节蔬菜大棚陆续进入成熟期,每天产出成千上万公斤辣椒、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这些刚采摘下来的蔬菜最快一小时就可以在各家超市上架。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从主城区到各县市区,菜农与各家超市的对接让市民的餐桌随时可以摆上最新鲜的蔬菜。
这么快的运送速度,菜农竟然是足不出户,冬暖大棚的蔬菜就能卖到超市、食堂,装进百姓的“菜篮子”。近日,在山东省嘉祥县利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万张镇宋王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可以发现,菜农在合作社的统一组织和服务下,通过订单采购、定点直供、网络直销等方式,将蔬菜直接进行了销售,不仅解决了菜农往年卖菜难的问题,还减少了流通环节,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提高了蔬菜的新鲜度和质量,让广大城区居民吃上了放心菜。“过去咱的农产品只能靠小贩来收,或是几家凑在一起雇车销往外地,不仅成本高,而且也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好多了,自己家里种的蔬菜都可以卖到超市。减少了中间环节,各大超市进货的价格合理,自然是物丰价廉了。”合作社社员王新伟回想起往年卖菜的经历,皱起眉头说:“通常都是夜里装车,凌晨赶会。赶上行情不好销不出去,茄子成熟了也不敢采摘,不摘又影响新一茬茄子的生长,导致减产,造成种菜、卖菜两不相顾。现在合作社帮我们多方联系,产多少销多少,每公斤菜比市场价多卖4毛钱。”
除了运送,菜农们加入合作社,种菜也省了不少心。合作社在自建蔬菜基地的同时,为周边菜农提供生产管理服务。从种苗供应、肥料选择、棚间管理,到采摘销售,合作社统一提供服务,菜农们现在只管下棚干活和结算收钱。王新伟今年种了一棚茄子和一棚黄瓜,种苗都是由利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向荷兰瑞克斯旺种子公司订购的,由于苗质好,再加上合作社在蔬菜生长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指导,他的两个蔬菜棚与其他非社员菜农的相比,产量增加了3成多。“以前搞大棚最缺的就是技术,年初合作社组织召开了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了多位专家为我们授课,下半年又组织我们到寿光、曲阜等地参观学习,真是大开了眼界,没想到蔬菜种植这么多学问,产量还这么高,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自家的棚里都实现了。”王新伟边介绍边露出了高兴的笑容。今年冬天遇到了极端寒冷天气,周边许多大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在合作社的建议下,王新伟给大棚加厚了防寒被,大棚蔬菜长势喜人,产量没受到影响。
据合作社理事长杨震介绍,针对菜农卖菜难的问题,合作社组织人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走出了3条比较成熟的路子。发展订单业务,农家菜摆上超市货架是一条主要路径。合作社自有冬暖式蔬菜大棚20个、钢构半自动温控大棚20个,并且为周边村的118个大棚提供服务,掌握着大量的蔬菜资源,与供销系统的华联、联民等生活超市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超市按照每天的销售需求向合作社下订单,合作社根据订单和每个大棚的产量,将订单分配到每户社员。大棚的蔬菜,当天就能摆上超市货架,由于蔬菜新鲜又减少了流通环节,直供超市比卖到批发市场价格还高些。另外,还开展了定点直供、网络平台直销。在嘉祥县一家超市采访时,记者遇到嘉和苑社区的李女士,她早上打电话订购了2斤辣椒和2斤茄子,几个小时后超市就通知她来取菜。
在服务带动周边菜农增产增收的同时,合作社也感觉到自身服务能力的不足,加入合作社的菜农多了,有时菜农需要棚间管理指导的时候就忙不过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合作社联合惠农、绿园春、天宇、联民、鑫源等8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盛农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联合合作,优势互补,形成服务合力共同发展。“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进入城里超市,这种尝试多年的流通方式不仅降低了流通成本,也解决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为农民提高收入提供了新的途径。”嘉祥县供销合作社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农超对接”的意义就在于突破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上众多中间流通环节的阻碍,直接使超市与农民合作,从而使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这个困扰农民已久的问题,有了统一的答案。2015年,专业合作社共托管服务各种蔬菜种植面积3000余亩,为蔬菜种植户销售各类新鲜蔬菜340万公斤,销售收入近600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近70万元。
(鲁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