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2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产业该如何获得资本市场的真爱?
——以醉品商城为例解析资本市场眼中的茶行业
□ 兰 吉

 

    回顾2015年,中国茶叶市场呈现出典型的两极分化的特点:一方面,线下及线上茶叶店都因其各自销售形态的限制导致销量不断下滑,大部分茶叶销售者都开始另辟新径以期解决销路问题;而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无论是茶企还是投资者都以各种形态相互交错,谢裕大、恒福茶业等一批茶企率先抢占新三板,首个普洱茶+金融+互联网模式的收藏交易中心也已于2015年底落户南京。而在国内VC界,顺为基金则强势注资国内茶叶垂直电商平台醉品商城,并于年底达成B轮融资共识。这不禁让业内思考,资本为什么选择它?而这将给中国茶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市场启示?就此,笔者就以醉品商城为基点,浅谈简析资本市场眼中未来的中国茶产业形态。

    资源造就的市场

    拓展潜力是重中之重

    资本创投介入茶叶在业内早已不是新鲜事,无论是天福、碧生源还是八马的背后都有多家资本创投的身影。而互联网+农业成为国家经济策略后,无疑是为茶产业披上了一件黄马褂。伴随着2015年PC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的升级,垂直电商的春天已然来临。而茶企如何抓住互联网营销思维,为品牌存储后发力,而不是昙花一现,成为重点。

    醉品商城可以算是创新型茶企中独树的一杆旗帜,其在初创之初便前瞻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的力量,在C端汇聚了上百万优质客户,形成了强大数据分析库,以市场导向决策。同时在B端,不但集结了遍布全国的门店销售网络,更是集合了一批以六大茶类原产地政府为信誉的茶企,率先整合了茶行业所有的优质资源,品牌的市场拓展力以强有力的姿态在逐步彰显,成为企业基业常青的保障,以获得更高的行业价值及利润,占得未来市场竞争的先机。

    产品为王

    品质保障是一切的提前

    我国茶叶市场潜力巨大,源头拥有遍布全国、品类丰富的茶叶品种,在终端市场拥有年近几千亿的市场规模。然而面对这个庞大的市场体量,中国的茶叶却频繁出现以次充好、农药残留等一系列不诚信事件,造成市场持续混乱。而这也正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散而小的家庭作坊式茶叶作业结构、长期缺少政府监管及市场泡沫共同作用的结果。茶叶这张曾经的中国名片,曾几乎沦为劣质茶的代名词,呈现出无法信任、无法甄别的尴尬状态。如何改变现状,重塑市场信心,成为全体行业有识之士共同的目标。毕竟资本可以帮助堆砌渠道,但必须以产品品质打造绝对壁垒,才能主推品牌的持久发力。

    为此,醉品商城在茶叶源头上下功夫,联合62位重量级的专家学者及中国社科院茶叶研究所共同成立了中国茶产业服务平台,建立专业品控团队,对各茶企及茶叶合作社从农资到病虫害防治至生产管理都进行统一管理,严把品质关,联合各地政府对茶叶及茶树实行溯源管理,让每一片茶叶带上自己的身份证,使得前端销售拥有坚强的品质保障,实现“基础设施”上扬。为将来的平台与渠道被不断的复制之后,压缩渠道利润空间之时,可凭借商品、服务、内容脱颖而出,形成一个完整的茶企平台文化。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利益的驱使

    众所周知,茶业虽然氤氲千年,但是现代化程度极低,全产业普遍以老派传统习惯进行运作,市场驱动力弱。没有现代化的创新企业愿意为囤货买单,而资本更是。一切快速变现是资本的提前也是近年来资本乐于在种子期便主动接近创业者,天使轮种子轮层出不穷,无非都是看中产业创新的潜力。现当下,国内的电商领域由于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消费者的消费频次及需求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电商势头仍旧迅猛,然而,随着互联网科技运用的不断提升,许多电商的中间利差会慢慢消失,信息不对称等阻碍也会逐渐消失,茶行业也不外乎如此。据了解,醉品商城便一直以去中间化为其模式亮点,以第三方监控平台的身份处于消费者与生产商之间,利用自身优势为消费者把控质量,为生产商精准产品生产方向的同时,细化了产业分工,促使其平台在运作中可以做到不积压、无存货,形成其独特的产业特点,就此进而推动全产业的升级,有望在未来成为茶产业细分的标杆,进而催生更多的产业细分团队,促使中国茶产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从而规范化产业生产,最大化茶产业价值。

    总结,VC作为未来市场经济的预设者,在2011年开始就已对茶行业的发展潜力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互联网+更为茶产业未来发展标明一个方向。利用互联网思维快速实现跨行业联合,实现产业复兴,这方面醉品商城已然先行一步。不过,未来仍旧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未来互联网还将如何发力于茶产业,如何用方向性理念引导整个茶行业长远发展从而推进中国茶业的国际化进程,还需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醉品·茶帮通市场策划中心策划组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