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段,中国茶产业特别需要顶层设计和智慧引导。因此,诞生于2015年的独山论坛,定位于“非官方、定期、定址、开放性、国际化的茶行业会议”,以“中国茶产业发展智库峰会”命名。不仅是业界论坛形式的创新与转变,更是一次对茶叶全产业链诸环节技术创新的诊断与梳理,也是跨界开发茶资源的一次资源整合与实践。论坛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独山县人民政府主办,贵州新贵茶业发展集团全资承办。业界大佬及食品、医药、互联网、金融投资等领域专家、知名茶企代表200多人齐聚独山,共同探讨国际茶业先进理念,论道互联网茶产业模式及茶产业实践探索,共话茶产业发展创新之道。“论坛传递出的无论是传统的生产加工技术信息,还是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的创新,或是跨界与日化、医疗、食品、文化旅游的技术应用与推广,都将会是某个领域里的最新成果发布,代表行业的风向标。为给行业提供珍贵的借鉴和引导,本刊推出2015年9月20日—21日首届独山论坛上的精彩内容。
新思路——
与时俱进 实现转型升级
在论坛上,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刘仲华提出的目前茶行业面临的几个问题引起了参会人员的热议:茶业生产成本日益上升与均价逐渐滑落,两头缩水,利润越来越小;产业增长与市场需求的增长不对称,茶叶要卖往何处;茶叶安全质量隐患被消费者和媒体过分误读;传统营销渠道如何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刘仲华认为,提升消费是维持茶业产销平衡的关键。他指出,中国茶叶面积在增长,要维持产销平衡,就要内销和外销同步推进,让世界都喝中国茶。为此,茶企应该积极寻找突破口,让中国茶从欠发展的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由绿茶类的一枝独秀,转向多类别齐头并进;从单纯的出口数量增长转向规模与效益共同发展;从出口中低档茶向中高档转移;从散装茶出口向小包装的品牌茶出口,完成这5个转变,中国茶业将会呈现新的面貌。刘仲华同时指出,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应是中国茶叶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茶产品要在健康、品质、外形上创新,营销模式也要突破。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岳飞用一组数据证明了近年来中国茶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15年前,我国全年茶叶总产值15亿,如今已经达到4000多亿;15年前,全年人均消费量是0.5斤,如今超过2斤;浙江大学5万学生,其中有2万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学习茶艺,现有茶学系学生100多人。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中国茶业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确实,市场经济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中国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的重视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科技创新为中国的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茶叶健康的研究和宣传,促进了茶叶的消费;茶文化的蓬勃发展提升了茶叶的影响。但王岳飞同时也指出,如今虽然外在形势很好,但要取得长远的发展,中国茶行业需要转型升级,在提倡“茶为国饮”的同时,全行业应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深加工,推进茶文化建设,培育人才。
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世界茶联合会副会长王亚雷也介绍了日本茶产业发展的经验,希望中国茶界借鉴,包括采用机械化生产降低成本、注重食品安全、把茶文化同茶产业相结合等,引发了参会人员的思考。
新尝试——
深挖产业 探索新型生态
站在全新的起点,志存高远的中国茶界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整合资源,深挖产业探索新型生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介绍,作为 直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国家级科研院所,中茶院集茶叶科学研究、质量监督检验、茶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技术信息服务和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是ISO国际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中国的唯一技术归口单位。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茶产业,中茶院在全国重点产茶区选择了4个科技示范县,构建了集科研教学、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检测、标准制定与完善的技术服务网络。在新的环境下,中茶院拓宽思路,进行新的尝试,把茶叶与食品、保健品、日化、医药等领域进行有效整合,开发了系列跨界产品,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商业转换与产业化。与新贵集团的合作就是中茶院科技成果的一次产业实践。中茶院科技团队研发的现代茶叶自动化加工装备落户新贵集团,将为新贵集团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技术保障,也将为都匀毛尖茶产业的转型带来一定的契机。中茶院西南分院和西南茶行业培训学校的设立,也将为贵州及西部地区的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培育专业人才。
台湾茶话人文馆茶艺总监、欣欣茶园总经理谢明素在论坛上介绍了新形势下台湾茶产业的谋变创新之道。他介绍,现代茶艺时代已经莅临,观光产业用多元化的创意刺激和引导消费者,包括食品、旅游、艺术,让消费者亲自体验、感知,从而对茶有进一步的认识。他希望挖掘茶这个传统产业的内部文化,延伸为产业文化,这也是台湾茶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新型生态的探索上,贵州新贵茶业发展集团勇于打破常规,走在了行业前列。集团实现了从茶叶到茶饮的创新,从茶叶到茶品类的创新,从茶叶到茶健康衍生品的创新,从茶业到茶旅的创新,从传统渠道到现代渠道的创新,从茶生产到茶服务的创新,描绘了一幅战略创新的绚丽画卷。集团董事长谭朝军说,弘扬茶文化,产业惠“三农”是集团的宗旨,新贵集团不是一家简单的传统茶产品企业,而是要结合相关政策,将茶产业链条化,通过多种形式带动茶产品周边文化的推进,从而促进贵州茶产业的发展,与互联网电子商务建立更多的合作,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如今集团引进了高端资源平台及先进生产加工技术,建立了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通过跨界创新,提高了茶叶下树率及综合利用价值,并利用茶园景观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休闲、旅游“茶天堂”,最终形成品牌农业加茶旅综合的新型生态。创建新的产业价值,推动传统茶业向现化茶产业发展,带动茶农共同致富让新贵生态好茶走出贵州、走出国外、走向世界,是公司长期的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舞台——
以茶为媒 融入“一带一路”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茶走向世界搭建了大平台,为中国茶人发展茶贸易、茶经济、茶科技,提供了大舞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贵州省独山县顺时应势,以茶为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中共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向红琼介绍,目前黔南州12个县市均有茶园,现有茶园面积130多万亩。“都匀毛尖”品牌一直名扬海外,有千年贡茶的美誉。1915年与贵州茅台同获巴拿马万国金奖,1982年被评为中国10大名茶,2010年获“上海世博会十大世博名茶”称号。近年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黔南州着力推动茶业种植规模化、生态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独山是贵州的南大门,是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县,独山县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产业做为助展增收的支柱产业,全民推进茶产业与旅游、外贸、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中共贵州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表示,独山茶因其历史悠久,品种齐全,成为黔南茶叶品牌,特别是都匀毛尖基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独山工业化、城填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如何发展壮大独山茶产业品牌,成为独山县的重大战略之一。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都对黔南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深切的厚望,这是黔南茶产业发展史上的春天,更是独山茶产业发展史上一个不容错过的重大机遇。独山县高度重视全县的茶产业发展,积极调整产业机构,出台了配套的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为独山茶产业壮大注入了雄厚的力量。目前全县共有茶企52家,茶叶加工企业2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1个,茶园面积近10万亩,产品主要销往江、浙、川、贵、渝等地区。独山茶产业正在经历由个体经营向企业经营、由粗糙生产向精细加工、由零散种植向规模种植转变的快速发展期,茶产业链条逐步延伸,茶文化、茶旅游、茶医药等“第六产业”发展正在释放魅力。
听了独山茶的介绍后,台湾福和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雄更有信心了。他表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为台湾企业到大陆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未来台湾茶企将本着互信、双赢的目标,与独山县开展更多的合作。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张蕾整理,图片由刘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