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产业+扶贫”中,康保县社走出了三步棋:“一村一店”平台的构建、物流仓储建设、电子商务培训;而赣州市社则通过品牌凝聚,带领贫困山区农产品走出大山。
2015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九山村姜农度过了有惊无险的一年。兴国县供销合作社自建的“城乡买卖网”和县扶贫办共同合作,在半个月时间里就把滞销的3万多斤生姜全部销售出去,让姜农一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这一切都得益于江西省赣州市推行的“电商+精准扶贫”。
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未来5年,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农村电商则被赋予了发展经济和扶贫济困的双重角色。赣州市社推行的电商扶贫只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缩影。近两年,供销合作社系统立足精准扶贫,对“电商+产业+扶贫”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将此作为系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途径。
康保:服务农村的买与卖
2015年10月底,在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河北省康保县十八顷村村民乔海生产的蘑菇信息刚挂到“老供销云电商平台”上没多久,订单便纷至沓来,一个多月就销售蘑菇1000多公斤。而在2014年,乔海有3000多公斤蘑菇没有卖出去,全亏在了手里。那一年,全家年纯收入仅2000元,比国家贫困线还要低;2015年,在便民服务中心帮助下,收入上涨了30%。
这个电子商务便民中心就是康保县社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布局电商扶贫网络的一个点。康保县位于坝上地区,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农民常常丰产不丰收。所以,一直以来康保县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贫困人口还有8.8万。2014年,随着国家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落户,作为康保县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的康保县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加快了电商扶贫的脚步,竭力帮助康保县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公司总经理任占杰告诉记者,构建“一村一店”是康保县社电商扶贫走出的第一步棋。
“一村一店”就是要在每个行政村建一家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会充分挖掘当地的农产品,并对其进行分类筛选,对具有电商营销价值又突出康保地方优势的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然后与河北省供销合作社“老供销云电商平台”等对接,把这些包装好的农产品卖出去。在电子商务公司的帮助和带动下,康保县当地特产蘑菇、土豆等销上“云端”。这不仅能将少量的、一家一户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还可倒逼产品特色化、品质可控化,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电商公司已经在全县40个村庄建成了便民服务中心,计划在2016年6月前建成150家,约占全县行政村的46%。截至目前,康保网上交易额达6000万元,为2014年同期的60倍。
“一村一店”除了可以“帮农民卖”,还可以“帮农民买”。根据各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反馈,电商公司会根据村级门店消费情况订制部分质优价廉的日化品、调味品、副食等产品,进行线上线下联合销售;门店没有的产品,服务中心还可以帮助村民在网上进行代买,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放心的生产生活服务,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要为农民提供“买”和“卖”服务,就必须突破物流关。因此,物流建设就是康保县社电商扶贫走出的第二步棋。
为解决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电商公司自建物流,并为县域内的“网货”流通提供仓储、配送服务。同时,电商公司还整合县域内物流和快递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商场超市加入县、乡仓储配送中心,实现仓储、货源、车辆物流资源高度聚合,完成同城协同配送,提升配送效率。在实现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日用消费品及农资的同时,还可提供分拣配送到村(户)的服务。目前,1200平米的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土城子、张纪两个乡级仓储中心均已建设完成。
在实现全民创业的浪潮中,要想彻底从根本上帮助农民脱贫,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农民“自给自足”。电子商务培训,就成为康保县社电商扶贫走出的第三步棋。
公司定期开展系统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实行导师结对指导,为村民从事网络创业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其他增值业务”等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
康保县社从服务农村的“买”和“卖”出发, 实现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帮助农民解决了“卖难”,实现了产业致富。与康保一样,赣州市社在2015年也在贫困地区,依托优势产业,对“电商+产业+扶贫”进行了探索。但是与康保不同的是,赣州市社通过品牌凝聚,对电商扶贫进行了另一种尝试。
赣州:品牌营销精准扶贫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共有11个罗霄山片区县、8个国定贫困县。根据江西省制定的时间表,这些贫困县须在2018年全部完成脱贫摘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互联网+”成为赣州市政府扶贫工作的突破口,而赣州供销合作社则是赣州市扶贫工作的主力军。
2015年,赣州市赣县、信丰等14个县(市)成功入选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至此,除章贡区和南康区两个市辖区不符合申办条件外,赣州已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全覆盖,电商扶贫的网络全面铺开。此外,赣州市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集中、有条件发展优势产业的地区,实施产业化帮扶,让特色优势产业“联姻”电子商务,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六龄橙”在1号店的热销就是这一策略的精准注解。
很多人知道江西省赣州就是因为赣州市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赣南脐橙!目前,赣州市脐橙种植面积160多万亩,年产量140多万吨,占世界脐橙总产量的15%,因此被誉为“世界橙乡”。
“六龄橙”是只选树龄达6年以上的优质果,是赣州市供销合作社、江西农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1号店及山歌农庄联合推出的网络脐橙品牌,在1号店赣州馆独家销售。在赣州馆开馆当天,“六龄橙”就卖出了超万件的高销量,达5万斤,每箱6.6斤、29.9元。3个月,“六龄橙”在1号店销量排名第一。
赣南市社从2015年初就开始谋划电子商务工作,并与当地30多家农民合作社一起成立了江西农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不久即入驻1号店,并成立了1号店特产中国·赣州馆。农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芃成表示,公司成立以来,就确定了从塑造地方品牌入手进行精准扶贫的运营策略。
为了让消费者认识到“六龄橙”的诚意,赣州市社主任亲自为产品品质背书。同时,赣州市社还把脐橙的生产流程用图片展示出来,让消费者清楚地辨别出何为正宗赣南脐橙。在赣州市社的努力下,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新认识了赣南脐橙。
2015年以来,赣州馆农产品销售额约1000万元,极大地宣传了赣南脐橙、茶油、鱼丝等一批赣州特色农产品。而各个地方商务公司也丝毫不甘示弱,自电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仅宁都县,就新增各类土特产网店近500家,并有81家农业企业、265家农民合作社抱团,辐射带动贫困群众800余人从事电商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以上。
赣州市全系统除在各个县成立电商公司外,还在乡一级和较大的行政村构建电商服务站,为不方便出村购物的农民实现代购、代销以及电商培训的服务。2016年,赣州市计划在全市各个县都建立起自己的电商企业以及电商服务网络,形成供销合作社服务一张网,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实处。电商正在成为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捷径”。
视界
电商扶贫需品牌化引领
日前,在“第六届CCTV魅力农产品嘉年华——蒲江之夜”大型推介活动上,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提出,“互联网+品牌农产品”的成功,需要实现“品牌扶贫”与“电商扶贫”的融合扶贫,电商扶贫要以品牌化为引领,将品牌化作为电商化的核心和灵魂,才能走得更远。
她说,所谓的品牌就是,基于品牌主体与消费者经由物质生产、体验感知、符号体系等要素的系统生产、互动沟通、价值赋予而形成的独特的利益载体、价值系统与信用体系。
“互联网+品牌农产品的发展之路”如何走呢?胡晓云认为有四条路径:首先,基于农业的区域性、公共性特征,推荐”母子品牌模式“打造农产品品牌;第二,品牌需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第三,价值再造提升;第四,构建诚信体系。
(朱 文)
观点
电商扶贫的落脚点应在产业
□ 高瑞霞
现在电商扶贫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授之于鱼”,而应该是“授之于渔”。在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电商扶贫工作中,从业者们一致认为:电商扶贫的最终落脚点应在产业。他们认为,依托产业扶贫不仅仅是简单的帮扶,更是通过优势产业利用好当地资源,进而提升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最终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河北康保县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占杰说,电商扶贫现在还做不到针对单个农户来进行,但是通过助推地方特色产品发展,却可以倒逼产业朝着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而带动单个农户的生产发展,并且对未来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农村产业发展环境好,农民才可以从产业发展中获取更多的红利。
无独有偶,江西农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芃成也表示,电子商务的出现,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以及产业发展和自身的关系。这对于农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于“电商+产业+扶贫”,他们表示,要帮扶,就要系统地帮。贫困地区的产品,虽然有机环保,但外观上不是很好看,卖相要差些,可能不太符合一些消费者的感官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竞争力。在赣南市社电商扶贫过程中,像“九山生姜”这样优质的农产品还有很多,他们往往是标准化程度不够、产品包装设计落后,或者有的干脆没有包装、品牌意识也不够。面对这样的产品,赣州市社会有针对性地制定从生产、包装到销售、营销的一揽子扶持计划,而不只是简单地帮助农民进行销售。康保县社也是如此。康保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一村一店”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帮助农民发展品牌,推介农产品,并把互联网思维灌输给农民,让农民更好地了解网络销售到底需要什么,农民生产到底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让农户在生产时更加有目的性。
此外,在“电商+产业+扶贫”的路径中,如何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成为关键一环。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一般离城市较远,物流成本较高及时间较长。鉴于供销合作社系统完善的网络优势,因此“草船借箭”便成为供销合作社在电商扶贫工作中攻克物流难题的“法宝”。在康保县“一村一店”建设中,通过整合县域内物流、快递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商场超市加入县、乡仓储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货源、车辆物流资源高度聚合,完成同城协同配送,提升配送效率。而赣州市社在物流建设方面,主要是依靠系统内资源,打通市、县、乡、村的流通网络。
新闻链接
湖北仙桃市社:依托产业优势实施精准扶贫
本报讯 自湖北省仙桃市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开展以来,仙桃市供销合作社以“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为总思路,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以“一年夯实基础,二年全力攻坚,三年巩固提高”为总目标,把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职责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在西流河镇西沟村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开展电商扶贫进村。依托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孵化园,仙桃市社在西沟村积极探索农村电商促进扶贫解困的有效路径,利用村级综合服务社覆盖市内乡村的网络优势,在西沟村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和人力,组建西沟村级综合服务社电商服务站,把38户贫困户作为首要服务对象。这一方面通过电商帮助贫困家庭在网上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及时了解网上农产品卖不掉的难题,减少流通中间环节,节省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农产品赢利空间。
(桃 余)
重庆南川区社:借力“互联网+”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
本报讯 2015年,重庆南川区供销合作社借助“互联网+”,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探索“线上市场”与“线下体验”互动促销O2O经营模式,打造本地生活服务网站和手机APP项目。加大帮扶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对接京东、淘宝等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改造流通网络。加快建设直销网络网点,新建三泉、铁村、金山等乡镇农村综合服务社3个以及大观、水江片区生鲜农副产品收购网点90余个;推动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拓展商品网上代买代售、在线缴费、快递营运等服务功能,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三是打造电商品牌。重点打造“金佛山”商标,涵盖蔬菜、水果、大米、方竹笋、老盐菜等60多个品种。加快制定互联网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可溯源安全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开展QS、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四是加大培训力度。选送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村网点负责人50余人参加电商培训,提高其电商创业就业能力。
(川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