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年10月25日,“2015中国生态茶乡普法万里行”活动圆满结束。一周的时间里,由中国茶业流通协会产业发展部领导、《茶周刊》和茶语网的记者以及广西喷施宝股份有限公司农业专家共同组成的队伍,先后到达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安徽省霍山县,深入大别山茶区,进行食品安全宣传、生态茶园建设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为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茶周刊》集中刊登本报记者活动期间的日志,真实记录大家的付出与收获、见闻与感受。
2015年10月20日 河南·信阳市
“中国生态茶乡普法万里行”正式启动
2015年10月20日,第十一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在河南省信阳市拉开帷幕。本届年会上,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华合作时报社主办,中茶协产业发展部、《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承办,喷施宝生态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2015中国生态茶乡普法万里行”成为一大亮点。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全新的要求。对于茶业领域而言,新法规的宣传和落实,特别需要加强对生产种植源头的监管治理。喷施宝产品在农残降解、茶叶种植抗寒抗旱等方面的优异表现,以及对茶园环境的长远改善,成为茶区领导、茶企主管高度关注、认真研究的兴趣点。于是,“2015中国生态茶乡普法万里行”决定从会议室走到田间地头,专家、媒体一起到一线与茶农面对面交流,探讨、解决茶园种植中的现实问题,以此来加强全国各茶叶主产区,特别是生态产茶县和重点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深入开展普法宣贯和科技服务工作。
2015年10月22日 信阳·浉河区-光山县
提高法律意识 建设生态茶乡
2015年10月22日,“2015中国生态茶乡普法万里行”开始了第一天的征程。
当天上午,信阳市供销合作社和浉河区茶业发展局组织浉河区全部8个产茶乡镇的领导、茶企主管和种植大户130余人,举办了食品安全普法万里行专题培训班。中茶协产业发展部主任申卫伟作了中国茶业行业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预警工作启动说明主题报告。他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肯定了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必要性。随后,喷施宝首席专家、高级农艺师姚源琼继续围绕“探讨生态种植,确保源头安全”的主题,为学员作了题为《喷施宝降低农药残留 提升茶叶品质经验交流》的讲座。培训结束后,学员纷纷向喷施宝公司咨询相关问题,喷施宝的产品展位前挤满了人。有索要资料的,有咨询实际问题的。最后喷施宝公司为大家赠送了试用产品。得到赠品的茶农表示:“我一定要在茶园里好好试用一下!”
下午,一行人驱车来到信阳光山县。在砖桥乡一处高坡茶园下,大家遇到了蜂农李承福。他养了一辈子蜜蜂,现在每年靠着10万只小蜜蜂实现10多万元的收入。他让大家品尝了金黄色的茶花花粉。他说:从寒露到霜降这1个月里,正是茶花盛开的季节,蜜蜂可以采集很多茶花花粉,但好的茶花才有好的蜂蜜和花粉。如果茶树肥药使用不合理,就会影响花粉和蜂蜜质量。
之后,大家来到光山县凉亭乡。在连片的茶园中,大家看到了生长状态迥然不同的两片茶园。姚源琼分析:土地相同,品种相同,造成这种差别的只能是茶园管理水平的不同了。带着疑问,大家找到了那块长势不理想的茶田的主人——大李冲村茶农曹长发,向他了解情况。经过沟通了解,专家建议他以后在茶园用肥用药上,要朝生态化、精细化改善。喷施宝公司还特意向他赠送了一箱产品,嘱咐他按照说明规范使用,以提高茶园的管理水平,提升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曹长发高兴地说:“我会让乡亲们跟我一起用喷施宝。”
2015年10月23日 信阳·光山县-新县
烹泉煮茶 沸声不息
2015年10月23日一大早,万里行一行人驱车赶到了光山县凉亭乡,比我们来得更早的是乡里的四五十个茶农和相关干部。
在培训课堂上,万里行随行记者看到几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心里不免疑惑:凉亭乡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并不严重,这些老人为什么继续操持着茶事呢?
中午吃饭,其中一位老人与我们一桌吃饭,凉亭乡党委书记告诉我们,这位老人叫陈明华,可是光山、信阳鼎鼎大名的人物。上世纪70年代,他从绍兴引进茶树种,开启了凉亭乡种茶的历史。在他的带动下,凉亭乡茶园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产生了“赛山玉莲”等一批知名品牌,成为光山县第一茶乡。他也被誉为凉亭当代“茶圣”“感动光山十大人物”和“中原著名茶人”。
如今,曾经当过凉亭乡副乡长的陈明华,在退休后仍热情不减,还种植管理着四五百亩茶园。今天的培训课吸引了这位68岁的老茶人,他在培训课后带领我们来到他刚刚流转过来的新茶园。凉亭乡茶办主任介绍说:这些是他新流转来的,第一年每亩流转费、整地、购苗等费用达到15000元,而要看到效益则要等到3年后。姚专家为老人降低成本出谋划策,建议他在冬天时为1岁的茶苗喷施喷施宝,提高抗寒能力,减少死苗的损失。陈明华说:“我一定试试!”望着这位老当益壮的茶痴,我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为喷施宝能够帮扶陈明华老人的茶园而欣慰。
下午,万里行一行又来到信阳新县新林茶业公司。20多位员工和新县茶业办的领导在听完培训讲座后意犹未尽,与专家展开交流互动。“信阳冬天零下10多度,喷施宝怎样帮助茶树避免霜冻伤害?”“每年三四月份毛尖开采,就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喷施宝有间隔期怎么办?”“现在新食品安全法将茶青也列入要检验环节,如何运用喷施宝提升茶青合格率?”……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听到了茶业质量安全提升的强劲声音,看到了信阳茶人专注、奋进的神采。
2015年10月24日 河南·商城县
到大别山深处……
2015年10月24日早上8点,大家从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赶往数十公里外的大别山深处。商城县的培训课程就设在大别山深处的苏仙石乡其鹏有机茗茶场。
在其鹏茶场三楼顶的观景台上,世外茶园的雄浑风光尽收眼底。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优异,是有机茶的天然产地。然而,商城的茶产业经济效益与它的天然优势并不相称。究其原因,一是生态有机茶技术需要提升,二是商业营销的观念与能力还需极大改善。
当天,来自苏仙石乡及周边乡镇的茶农近70人聚集在其鹏有机茶场的农民学校课堂。虽然茶农们在学习理解上可能有背景知识不足的困难,但都听得很认真。专家培训结束后,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茶农一口气儿询问了好几个问题。由于大山人的口音较重,与专家直接沟通有困难,活动的召集人、信阳十大“炒茶能手”、苏岩石乡茶叶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周其鹏做起了“翻译”:一边翻译提问,一边解释专家意见;后来商城县特产局的工作人员也参加进来做辅导,讨论的热烈是在山外没有见到的。
除了对知识的渴求外,茶农们也都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试用产品。周其鹏要求每人先登记后领取,并要求试验对照种植效果,进而对照炒茶的质量结果。 “你炒出来茶,尝尝看喷施宝有没有增加鲜爽度!”他说,这样才能让大家体会到喷施宝不仅增产,还能提质。
在参加培训的人群中,有一张面孔在女性居多、中老年居多的人群中显得特别醒目,这是一张年轻小伙子的脸。他叫蔡绍勇,来自毗邻的金刚台乡。90后的小蔡虽然年纪不大,却有远大的理想。他说,自己父亲做了一辈子茶,现在在原有茶园和林地改造、垦荒基础上,已经积累了60-70亩茶园。金刚台自然保护区越来越美,未来茶与旅游结合,发展潜力很大。“我想在茶叶上干出些名堂!”小蔡说。
这个茶业的新生代,有着父辈没有的理念与眼光,已经为自家的茶园注册了“信禾山”商标,还将自家产的茶业寄给自己在美国的同学,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喷施宝对这位年轻人很重视,从赠肥到辅导,都关照有加。
培训结束,小蔡在离开前掏出手机,让我看“信禾山”的商标设计,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手机揣进怀里。那一刻,我觉得,他揣起来的不是一部手机,而是一个梦想。
祝所有的梦想都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5年10月25日 安徽·霍山县
茶山不倒 茶叶常青
2015年10月24日下午,万里行队伍踏上了奔赴安徽省霍山县的旅程。抵达霍山县时,已是薄暮时分。出发前我们就知道,几个月前,霍山县几个茶乡刚刚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台风暴雨的袭击。
第二天一早,我们驱车赶往六安市霍山县诸佛庵镇的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基地。陪同我们的李培宽是霍山县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霍山县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介绍,公司依托数百位茶农组建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最大的茶叶合作社。公司的品牌——“九华山”也是中国驰名商标。当一切都在平稳发展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这里。
2015年8月10日凌晨,受台风“苏迪罗”影响,霍山县迎来特大暴雨,诸佛庵镇多条街道等处被洪水冲击,房倒屋塌。随着行进的深入,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灾害画面刺激着人们的眼睛。在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我们看到社员们已经在积极恢复生产。相信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淡定和坚韧的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回到正常的生产生活轨道。
回到县城,我们参观考察了九华山茶业公司的茶叶观光园——岘春园。这是此行我们所见的唯一一处结合了红色旅游、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的茶业构思与实践。
由于现在公司员工和合作社社员都在忙于灾后的交通、设施和生产的重建和恢复,万里行一行就没有组织社员茶农进行培训,但还是将最后的两件喷施宝产品捐赠给九华山茶叶公司,并希望通过他们分发给最需要的茶园和茶农。我们相信霍山茶山不倒,茶叶常青,茶人精神永存!
或许是巧合,“2015中国生态茶乡普法万里行”第一阶段的行程在遭受百年不遇洪灾的霍山划上了句号。当前茶产业遇到了市场变化、产业调整的巨大压力,洪灾冲不垮霍山茶人,困难也压不倒中国茶业。
或许又是巧合。霍山的“霍”字古代是象声词,其造字的本意是:一群鹰隼聚集于树顶,大雨忽降,鹰隼奋力展翅,高飞起来时发出了凌厉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