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助力“十个全覆盖” 躬身“三农三牧”
内蒙古区社构建农村牧区流通服务新体系
□ 本报记者 白京京 通讯员 孙亚宁

内蒙古赤峰供销腾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内,附近网点经营者在选购进货商品。 白京京 摄
牧民在“十个全覆盖”便民连锁超市购物。 内蒙古区社 供图

    2015年12月12日,天还没亮,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于娜就坐上汽车,准备前往85公里外的内蒙古赤峰供销腾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她在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镇)布敦花嘎查(村)经营着一家60平方米的便民超市,想去当天开业的物流配送中心讨个“实惠好彩头”。

    内蒙古赤峰供销腾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由赤峰市供销合作社牵头,赤峰供销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和巴林右旗供销合作社联合打造。它的正式运营投产,恰为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助力“十个全覆盖”之承前启后的“2015攻坚年”画上圆满句点,也是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繁荣农村牧区流通贸易、用星星之火启动“三农三牧”综合服务平台的又一个综合改革新征程。

    蓄势出击:供销社助力“十个全覆盖”

    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的内蒙古赤峰供销腾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展示厅内,近12000种日用消费品被分类码放整齐,刚看完开业庆典的于娜在崭新的商品展架间穿梭,不时用本子记下需要的货码,向工作人员询问配送服务等合作事宜并频频点赞:“自从开始‘十个全覆盖’,我们各方面的生活都变化太大了。嘎查里处处都是新气象,村容村貌整洁了,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之前我都是在周边苏木小市场东一次、西一次地进货,现在有了这么好的配送中心,虽然远点儿,但在规模、价格和配送上都非常给力。”

    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像于娜这样身在小嘎查、说起“十个全覆盖”还头头是道的人并不少,因为“十个全覆盖”在近两年已成为内蒙古名副其实的年度热词和核心词。

    “十个全覆盖”是内蒙古自治区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全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民生工程。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所有行政(嘎查)村和大的自然(嘎查)村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村村通电和农村电网升级工程、便民连锁超市工程等十项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统称“十个全覆盖”工程。

    其中,农牧民能否足不出村就买到安全放心、物美价廉的消费品,要由“便民连锁超市”工程予以保障。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借助这一有力契机,承担了便民连锁超市工程中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工程建设任务,计划利用这3年时间在全区建设30个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

    “搞好农村牧区商品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老本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区社在农村牧区商品流通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将‘十个全覆盖’中的这项彻底改变农村牧区整体面貌的重大工程交由我们来完成,也体现了我们一直以来在服务农牧民过程中的价值。”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马麟开宗明义。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也依托配送中心,积极推进便民超市工程建设。

    量体裁衣:创新方式各个击破

    “从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内蒙古供销合作社2014-2016年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工程规划》,确定建设任务,制定建设标准,明确资金来源,提出保障措施,签责任状……我们通过步步分解,层层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这项民生工程。”马麟强调,“要发挥好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牧区、点多面广的优势,才能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取得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何发挥好扎根农村牧区、点多面广的优势?如何应对各级供销合作社发展程度不一的现实局面?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展开了量体裁衣、创新流通方式的探索。

    对于基础好的地区,依托供销合作社原有经营网点,把配送中心建设与农产品收购、金融服务、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打造双向流通、便民实用的流通网络。2014年,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供销合作社升级改造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1个,投产后配送网点增加至150多个,实现了全区4个乡镇、80多个行政(嘎查)村“全覆盖”,日销售额由原来的3万元增加到6万元。赛罕区供销合作社依托配送中心,积极推进便民超市工程建设,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综合服务,在经营日用消费品的同时,增加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代办移动通信、保险等业务。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利用其原有的网络基础,发挥社有企业能力,升级改造配送中心,扩大配送范围,以服务更多的农牧民。赤峰市翁牛特旗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新合作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强介绍,新合作2014年新建便民连锁超市36个,2015年新建便民连锁超市4个、改造升级21个,目前共有销售网点448个,实现了全旗农村牧区全覆盖,对所有超市实行“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服务规范”,充分发挥旗社社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对于空白薄弱旗县,根据“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整体布局,结合当地商贸物流规划要求,新建配送中心。内蒙古赤峰腾达供销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总投资3750万元,占地60亩,以巴林右旗为中心的150公里为服务半径。巴林右旗供销合作社主任鲁云华在配送中心开业庆典上喜笑颜开。他告诉记者:“配送中心的建成,填补了右旗没有大型物流配送企业的空白,健全了右旗及周边旗县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网络,实现了配送中心与便民连锁超市的对接,改善了农牧民的消费环境,也推动和促进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见微知著:一网多用双向流通

    2015年9月到12月之间,记者多次走访赤峰市翁牛特旗、巴林左旗等地,每到一村都会看到带有“十个全覆盖便民连锁超市”字样的红色牌匾。在内蒙古,不少“十个全覆盖”便民连锁超市的建设都有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努力,利用系统优势将日用消费品流通服务立于细微之处。

    赤峰市翁牛特旗新合作超市鑫磊商店在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嘎查已经经营了20年,此次也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店外挂起了印有“十个全覆盖工程·鑫磊便民连锁超市”的新牌子,实行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服务规范。鑫磊商店负责人杨新文告诉记者,除了对连锁超市软硬件的提升,店内还增设了很多便民服务,成为集人保综合服务站、助农金融服务点、代收电费、代购机票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生活助手。

    于细微处见知著。除了服务细节上的完善,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四个结合”,在“十个全覆盖”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中,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念,打造“布局合理、业态先进、安全便捷、服务优良、连接城乡、辐射力强”的旗县区、(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商品配送连锁体系,以期“一网多用、双向流通”。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村镇布局和发展规划,对配送中心进行适度调整。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成后,以巴彦浩特镇为中心,及时调整辐射范围,目前已辐射到阿拉善左旗沿线、沿路、沿黄河(苏木)乡镇,服务半径达300公里,配送覆盖率达80%,服务农牧民1.2万户。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规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网络式管理和服务。2014年达茂旗供销合作社承接包头市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工程建设任务,依托社有企业北疆市场的已有规模,按照“小超市大连锁”模式,落实商品溯源制,完善配送设施,主动与区内外市场建立信息网络、销售、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不仅让城乡居民买上物美价廉的商品,还把达茂旗有机牛羊肉、土豆等特色农畜产品打入区外市场。

    结合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络建设规划,将配送中心与基层供销合作社服务组织进行对接,打造为农牧服务的综合平台。截至目前,包头市达茂旗北疆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已与13个食品厂商达成协议并成为达茂旗总代理,配送商品3000余种,年营业额1300万元,配送范围辐射380家商业网点和厂矿、企业等。

    结合盟市、旗县政府整体建设规划,促进当地城乡统筹发展,助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针对包头市达茂旗的特殊地理位置,北疆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还积极与蒙古国建立贸易关系,通过满都拉口岸将日用消费品、蔬菜、水果等商品配送出口到蒙古国。

    截至目前,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2014年已投入资金1.2亿元,依托原有经营网点改造与新建并举,共建成12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辐射带动了1810个行政(嘎查)村的便民连锁超市;2015年已累计投入8969万元,完成计划投资额的104.78%。

    如今,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承担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仍在有序推进。在这项惠及整个内蒙古的“大民生”中,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结合自身的综合改革步调,也成为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正如马麟所说,“始终把为农牧民服务放在首位,才能发挥供销合作社为农牧服务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越来越从容稳健地建设,惠及民心的农村牧区商品流通新秩序也于悄然间被重新构建。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