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精准滴灌:打赢金融扶贫攻坚战

□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唐忠民

 

    8个国家级贫困县、200个贫困村镇、84万贫困人口,对既是农业大省又是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来说,脱贫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近年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将金融扶贫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通过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等举措,毅然挑起了金融扶贫的重担。

    “做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更要做扶贫攻坚的主力军。”在黑土地的脱贫之路上,吉林省农信社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书写着“中国梦·农信梦”的新篇章!

    金融发力

    打好“扶贫攻坚组合拳”

    不断加大产权融资、融智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面对省内艰巨的扶贫现状,吉林农信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祭出了5招金融扶贫“攻坚组合拳”。

    优先支持贫困县改制农商行。吉林省联社始终坚持把组建农商行作为化解风险和不良、增强金融扶贫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全省8个贫困县改制农商行进程,加快产权改革步伐。据统计,吉林省联社近年来共投入7亿元支持6家一线联社改制。其中,省联社拨付财政专项扶持资金2.8亿元,占全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的56%;榆树、蛟河等帮扶农商行注资4.2亿元;地方党委政府扶持改制资金2.8亿元。改制后,全系统多投放贷款14.8亿元。

    优先为贫困县提供智力支持。吉林农信系统近年来共为贫困县及所在行社输送了95名高管和专业人才。其中省委组织部选派2名农信高管到大安、龙井市挂职副县长,省联社和农商行选派高管11人,从其他行社和监管部门选聘人才14人,选拔“千人工程”后备68人,为贫困县所在行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优先信贷支持贫困县产业发展。吉林农信系统5年来累计向全省8个贫困县发放贷款401亿元,支持贫困户约4.4万户,农户贷款覆盖面76%,户均贷款余额1.38万元。同时,结合吉林省“三农”和县域经济特点,累计创新推出5大类160多种信贷产品。其中属全国首创的“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已成功发放贷款7.9亿元; 创新的“农户综合授信”、大型农机具抵押、林权抵押贷款,已累计发放10.9亿元。此外,全系统积极推广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探索实施“一县一策”支持贫困县民生工程,例如,汪清县联社已有效扶持辖内86个村发展木耳种植产业。

    优先为贫困县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在8个贫困县建立助农金融服务点798个,布设ATM、POS机1668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金融网点全覆盖;发放民工卡、社保卡4.5万张;与人民银行、中国银联共同研发推出全国首创的支付型创新产品“联银快付”业务,8个贫困县共布放终端270个、交易总金额22.4亿元、日均交易额达到831万元。

    优先支持贫困县公益事业发展。吉林省农信社面向偏远地区定向招收350名贫困农民子女,助其实现 “工作梦”,其中有61名员工是来自贫困县。此外,吉林省联社还成立了慈善基金会,累计向贫困县捐建希望小学及教育设备845万元,捐赠救护车以及消防器材等319万元;投放扶贫农业产业贷款57亿元,带动就业3.5万人次;代发低保资金36.5亿元、 25万户农户;投入1569万元大力推动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三帮扶”,支持农民发展生产、村部建设、助学助残。

  精准滴灌

  剑指“五大扶贫工程”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中,吉林农信将大力实施产权改革扶贫、信贷资金扶贫、教育医疗扶贫、互联网金融扶贫、慈善救助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为“中国梦”的吉林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产权改革扶贫工程。为加快提升金融“造血”功能,吉林农信系统的改制步伐,一直在提速。据统计,扎根在8家贫困县的一线联社中,已有6家成功改制,并累计增加约18-3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县脱贫;另外2家联社将力争在2016年完成改制。

    同时,吉林省农信系统将紧紧抓住吉林省作为全国5个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之一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进程,重点在8个贫困县所在行社先行先试。

    信贷资金扶贫工程。该工程主要指向4个方面:一是精准支持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产业扶贫融资机制和模式,与县域经济发展高度契合,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农村服务业、乡村生态旅游等领域,扶持一县一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动形成支柱产业带动关联产业的“镭射”式产业体系。如吉林省西部贫困地区的镇赉县烤烟产业,洮南市、通榆县杂粮杂豆产业等。

    二是充分放大政策效应。以财政扶贫资金贴息为杠杆,以创建扶贫信贷融资品牌体系为载体,以“农户循环贷”、“直补保”、小额信用贷款为主打产品,转变抵押担保方式,着力解决“三农”贷款难题。用专项资金开展小额扶贫信贷,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抵押。继续加大对城镇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坚持绿色信贷理念,围绕节水、环保、观光、生态农业和节能减排领域,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建设、推进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等方面予以金融支持。

    三是重点支持创业创新。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在易于进入的小工艺、小贸易、小加工、小庭院经济等方面的创业。扩大小微企业“缴税贷”产品试点范围,每年投放100亿元,重点支持现代服务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兴业主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将各级扶贫部门确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小额信贷的重点服务对象。加大农村党员创业贷款、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城镇职工下岗再就业贷款投放力度。在第三方有效担保的情况下,降低准入条件,扩大覆盖范围,解决贫困家庭零就业难题。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扶贫。

    教育医疗扶贫工程。全系统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教育扶贫。具体做法包括:开展 “三送”活动,捐建希望小学和农民夜校,积极委托培养、奖学助学,开展医疗合作扶贫等。

    其中,“积极委托培养、奖学助学”是指,继续开展“圆梦”工程,每年面向省内偏远乡镇的贫困农民子女100人,并委托吉林省经管学院培养一年,结业后到所属乡镇信用社工作,圆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梦、工作梦。扩大在省内知名高校设立“吉林农信奖学金、助学金”的范围及额度,与地方教育部门和省内高校开展合作,每年资助、奖励贫困优秀学子500名,赞助学习、生活费用,鼓励毕业后到吉林农信就业。

    互联网金融扶贫工程。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拓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渠道。围绕“三农”服务需求,有效融合传统业务与互联网,将更多的线下产品和服务转移到线上,提高服务效率。探索电商扶贫,积极培育电商带头人,推广信贷支持电商龙头企业,让贫困地区的绿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和平台直销至消费者;鼓励贫困农民单独开设网店,自己进行电商业务运作,获得更多的农产品附加值。针对农民市民化发展趋势,与省人社厅加强合作,联合开发农民工专属移动金融产品“民工宝”,实现“就业指导+教育培训+权益服务+电商娱乐服务”一体化运作,鼓励农业转移人员外出务工、创业、消费,促进农民工在城镇安居乐业。

    慈善救助扶贫工程。吉林农信将继续发挥慈善基金会效能,关注农村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儿童上得起学、病人看得起病、老人老有所养”。每年投入1000万元,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农村泥草房、危房改造、“村村通”建设、村屯美化的支持力度;探索与保险公司合作,信贷支持个人养老保险金缴费困难人员;洪涝地质灾害期间,通过捐赠救灾资金,减免贷款利息,帮助受灾民众尽快恢复生产;成立志愿者爱心服务队,定期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儿童,帮助解决生活难题。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