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6特别报道
棉花这一年


    

共同成长 砥砺前行

□ 本报记者 吉宝飞

    2015年,改革、创新依旧是棉花产业不变的主旋律。这一年,有道不完的坎坷和荆棘,也有令人欣慰的成绩和鼓舞人心的希冀。

    这一年,我们记录了棉花产业中最温暖的场景——棉纺企业的联合合作;我们聆听了棉纺业界的希望之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我们见证了改革取得的喜悦成果——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实施和日臻完善。

    这一年,有如棉纺企业转型、棉花市场产不对需等看不见的没落,也有如棉纺企业经营困顿、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等看得见的凋零。

    然而,这一年,在改革中,我们看到:棉花生产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棉花生产方式向着规模化、集中化的道路行进,棉花加工的规范性越发严谨,“互联网+棉花”快速发展,企业借力联合与合并加快转型升级。

    这些也正是2016年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未来希望所在。

    2016年,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提质增效,创新的紧迫感将继续鞭策着产业同仁在这条路上心无旁骛。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用于棉纺产业,革故鼎新、转型升级,依旧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2016年,我们将继续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解疑释惑,把新闻报道的触角伸向基层一线、新闻现场,与产业一起成长。


2015年棉花产业之现象

    现象1 产不对需

    2015年,棉花业界最大的声音之一是对高质量棉花的强烈需求。

    受前两年我国棉花产业实施临时收储政策的影响,棉花质量逐步下滑,而纺织企业日渐向高端产品转型升级,对棉花质量的要求在日渐提高。这厢是市场不景气,棉花销售困难的棉花企业,低质棉无人问津;那厢是纺企亟需好棉花,用来生产高等级棉制品, 优质棉难寻。由此产生的市场棉花“卖不出去”与纺企“无米下锅”的矛盾,在2015年尤为凸显。据统计,目前,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在2000万吨的高位,而中国棉花库存占据全球棉花库存的50%。

    产不对需描绘了这一年供给和需求双方的无奈,更体现了棉纺产业供应侧和需求侧的矛盾。

    现象2 目标价格补贴机制日益完善

    2015年国家继续实施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确定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为19100元/吨,比2014年降低了700元/吨。

    2015年,国家完善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调整棉花“直补”方式,新疆大部分地区将按交售量对棉农进行补贴。按照这一方案,从2015年9月起,中央补贴资金总额的90%将按交售量补给棉农,其余10%,面向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4个南疆地州,向“基本农户”兑付棉花种植面积部分补贴。

    现象3 新疆调减棉花种植面积

    2015年3月,新疆自治区下发《2015年全疆棉花种植面积调减指导性计划》,全年计划调减棉花种植面积466.5万亩,调减规模达15.72%。而这个计划,仅是地方,尚未包含兵团。截至2015年底,全区实际调减棉花种植面积510.9万亩,完成调减计划面积的109.5%。

    以昌吉州为例,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近4成。分县市来看,昌吉市棉花种植面积25.58万亩,较上一年下降54.4%;阜康市为0.7万亩,下降79.3%;呼图壁县为42.12万亩,下降43%;玛纳斯县为55.07万亩,下降23.1%。

    现象4 全国面积减少 新疆主产区地位巩固

    据中国棉花协会最新统计,2015年全国棉花继续减产。全年棉花总产量560.5万吨,比2014年减少57.4万吨,下降9.3%。2015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3799.0千公顷(5698.4万亩),比2014年减少423.4千公顷(635.1万亩),下降10.0%,因播种面积减少减产61.9万吨。

    在内地,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更为明显。有“棉乡”之称的山东临清市,从2013年以来,棉花播种面积以每年20多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减。2013年临清市春播棉花种植面积为10.6万亩,2014年为8.45万亩,2015年为6.3万亩。

    在内地棉花种植面积普减的情况下,新疆作为全国棉花主产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2015年新疆棉花产量350.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62.5%,比2014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为50.1%,提高了3.9个百分点。

    现象5 棉纺企业加快进疆步伐

    截至目前,新疆在建并计划年底投产的纺织服装产业项目有282个,总投资达328亿元,全区纺织规模2015年增加400万锭、总规模超过1000万锭。

    2015年以来,新疆自治区政府以及新疆各地政府通过低电价、运费补贴、使用新疆棉补贴、就业培训、职工社保补贴以及贷款贴息等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棉纺企业来疆投资建厂。

    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新疆成为棉纺织企业的投资热土,像如意家纺、中棉集团这些棉纺业界的巨头,纷纷通过自建、联合等方式,在这一年加大进疆步伐。目前已形成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库尔勒——尉犁、阿克苏—阿拉尔以及喀什五大纺织产业集聚区域。

    因此,内地棉纺企业进驻新疆的车轮在2016年将继续滚滚向前。


2016年棉花发展之趋势

    趋势1 凸显供给侧高质量棉花

    要想改变低等级棉无人问津、高等级棉无处可寻的局面,势必要加大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生产高质量棉花转变。

    2016年,棉纺产业改革,要继续加大对优良棉种的筛选和培育,统筹规划,科学种植,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植棉效益;继续规范收购加工企业,改进加工工艺和设备,严格仪器化公检规程,加强棉花大数据管理,减少商品流通中转环节,加快贸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流通企业作用,鼓励收购加工和贸易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继续拓展纺织区域发展空间,加快国际化产业布局、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速度,鼓励纺织企业加快并购重组步伐,提高行业集中度。

    趋势2 棉花种植继续向优势区域集中

    2015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意见要求,充分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引导棉花生产向优势区域转移,根据市场来定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快速调整。2015年,新疆棉花生产出现的最大变化就是种植面积出现了下降,一些不适宜种植棉花的区域正在逐步退出棉花种植,“退棉”成了各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中的热词。

    对于内地来说,2016年,棉花种植应该继续向盐碱地集中。就山东省而言,在盐碱地面积较大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积极发展植棉业,该区棉田面积宜稳定在350—400万亩,起到稳定全省棉田面积45%至50%的基础作用;鲁西南要利用光热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行棉麦、棉蒜等多熟种植,巩固此高效生态地区,使棉花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使其占全省植棉面积的40%。鲁西北聊城、德州、济南3市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占全省面积的10%。通过合理布局和技术创新,稳定山东三大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力争全省植棉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

    就新疆而言,在未来一段时间,新疆将结合1000万亩棉花高产田建设规划,将重点在全区棉花主产县实施具体措施,进一步促进棉花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

    趋势3 加大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步伐

    2016年,“机械化”将是棉花产业发展中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而在全国棉花机械化发展中,新疆,尤其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直走在前列。在2014年,新疆全区机采棉作业面积285.51万亩,同比增长114.9%,机采水平达14.07%,以耕种收为主的棉花全程机械化水平达73.52%;2015年,兵团种植的900多万亩棉花近七成实行机械采摘。目前,兵团拥有大型采棉机1800台左右。

    在内地,山东省逐步探索出了适应黄河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路线。2014年达到1.5万亩,以滨州为代表的鲁北棉区实现了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突破。

    随着棉价回归市场,传统种植方式已经无利可图。新形势下,棉花亟需转变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的道路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提升棉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趋势4 秉持“互联网+”思维

    打造棉花行业的“百度”,打造棉花行业的“阿里巴巴”,打造棉花行业的“微众银行”,打造棉花行业的“顺丰快递”。2015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从资金、物流等方面实施的四大“互联网+”战略对棉花产业产生重大影响。2016年,“互联网+”将继续向棉花产业渗透,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棉花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在线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带动棉花产业在新的高度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依托“互联网+”与棉花产业的融合,实现交易的数据化和服务的在线化。

    趋势5 进疆潮将加剧

    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工作会议明确,南疆要重点发展的棉纺织业,将有“百万人就业目标”。若要实现此目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新疆将继续加大对内地棉纺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而从另一方面看,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自2014年国家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以来,内地主要棉区的植棉面积大幅减少,棉花生产开始向以新疆为主的优势区域集中。在棉花集中区域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不仅是棉花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现有规模700万锭左右,在新疆工业总量中比重较小;远期目标要达到2000万锭,纺织服装产业就业人数从20万人达到100万人。这些目标不只依靠承接产业转移,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转移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完善新疆产业布局。”早在2014年新疆发布纺织服装业十大优惠政策时,新疆自治区经信委主任胡开江便明确了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长远意义。

    因此,内地棉纺企业进驻新疆的车轮在2016年将继续滚滚向前。


存档2015

中国棉花大事记

新疆继续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4月,国家确定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为19100元/吨,比2014年降低了700元/吨。为减少价格下降和改革政策对新疆棉农的不利影响,新疆采取五项应对措施:一是优化补贴方式。二是减少补贴资金兑付次数、降低基层负担。三是主动调减棉花种植面积,促进次宜棉区退出。四是开发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信息化平台,降低工作成本。五是积极应对极端天气、棉花质量下降对新疆棉花产业的不良影响。

2015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

    6月11日,2015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浙江宁波市开幕。本届会议主题为“质量 消费 传承 创新”。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相关国际棉业组织、产棉国政府部门、棉花及纺织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及国内外棉农、棉商、纺织企业代表,就国内外棉花及纺织形势、新常态下产业创新与提质增效、“棉花+互联网”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棉绵爱心助学金”项目启动

    为帮助新疆棉区贫困家庭儿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中国棉花协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发起“棉绵爱心专项基金”。6月11日,专项基金在“2015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中国棉花之夜”晚宴上启动,该项目得到协会会员企业、个人以及社会热心企业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共收到爱心捐赠805,825.24元。

新疆调整新年度棉花“直补”方式

    2015年度,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调整棉花“直补”方式,新疆大部分地区按交售量对棉农进行补贴。按照这一方案,从2015年9月起,中央补贴资金总额的90%将按交售量补给棉农,其余10%,面向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4个南疆地州,向“基本农户”兑付棉花种植面积部分的补贴。

中国棉花协会与非洲棉花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

    9月10日,中国棉花协会与非洲棉花协会(ACA)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棉花信息交流、棉花贸易合同、仲裁和相关制度、参加双方举办的各类国际性会议方面开展合作。

2015年全国棉花继续减产

    12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棉花产量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棉花总产量560.5万吨,比2014年减少57.4万吨,下降9.3%。

中国棉花协会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12月22日,民政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的决定》,中国棉花协会被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本版文字由吉宝飞 高瑞霞 编辑整理)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