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多元化的今天,青海省各级供销合作社依托为农服务的深厚基础,创新扶持机制,帮助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与千家万户的农牧民建立紧密的产销关系,成为农牧民致富的领头雁。
毫无准备的一次错失
2013年,通过甘肃新丝绸之路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引荐,美国商人迈克打算在德令哈市天丰园合作社订购一批数量不小的枸杞。迈克对天丰园合作社经销的枸杞进行了严格的农药残留等项目检测,一切都合乎标准,他非常满意。准备签合同时,迈克要求合作社负责人祁志德出示其从事营销活动的相关资质。令祁志德意料不到的是,因为当时他没有经纪人资格证书,引发对方不信任,眼睁睁错失了就要到手的订单。说起这件事,他至今难以释怀。
在青海,有过祁志德这种经历的农畜产品经纪人不是个例。在市场交易规则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他们意识到,经纪人资格,是经纪人通往大市场的通行证,是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必不可少的资质。于是,许多人下决心取得经纪人资格。
为经纪人进入市场开办课堂
发现农畜产品经纪人对农民的重要帮助后,青海省供销合作社从2003年就开始开展以初级培训为主的农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力争逐步让全省的农畜产品经纪人成为理论知识与实战技能兼备的经纪能手,名正言顺地在国内外市场开展经纪活动。
从2009年开始,青海省社对农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力度加大,省财政每年拿出1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经纪人培训和鉴定工作;省供销合作社主要针对农牧区和基层社机构组织,每年开展2000人规模的农畜产品经纪人培训。2014年,省社将培训重点转向广大藏区和中高级经纪人培训层面,每年培训1000人。2015年,培训工作由以往重理论转向重技能培训,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组织经纪人到种植、养殖现场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促使他们相互合作。
以灵敏的嗅觉抓住商机
经过培训,长期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经纪人嗅觉更灵敏,视野更开阔,一个个商机被他们牢牢握住。
2011年12月,在广州参加高级经纪人培训期间,海东市平安区田宝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的经纪人陈正邦了解到当地马铃薯价格每斤比省内高5分钱,而且需求量很大。他立即通知合作社的306户成员,很快组织了3000吨马铃薯发往广州,合作社成员这一次户均增收800多元。由于供货迅速,马铃薯品质好,合作伙伴口口相传,陈正邦从此打开了广东、广西的马铃薯市场,并不断收到云南、内蒙古等省区的订单。看到他的合作社马铃薯不愁销路,互助、民和、乐都等地的农民也纷纷把土豆拉到他的合作社集中销售。目前,田宝合作社每年土豆销售量超过1万吨。
“对于偏远地区的经纪人来说,电子商务真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我们刚与英国网络集团中国区业务负责人马乐先生谈成一笔枸杞销售生意!”德令哈市的经纪人马乙四夫深有感触地说。
马乙四夫主要从事绿色有机枸杞的种植销售、青海藏羊的养殖销售等,他的公司拥有“伊合山”牌注册商标。公司与尕海镇300多农户签订枸杞种植协议,与周边100多户牧民签订养羊协议,5年来每年支付民工工资1200多万元。
怎样把高原无污染高品质的特色农畜产品推销到省外乃至国外大市场?2010年,马乙四夫瞄准电商,在阿里巴巴批发网站开设了自己的店铺。2014年12月底,浙江的一家国企一次性为1881名员工每人订购了一斤黑枸杞,这一单马乙四夫挣了近400万元,更坚定了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的信心。今年4月,河南省的一家外贸公司与他签订了300吨、总价2400万元的地标级枸杞;不久前,通过阿里巴巴网站,重庆市的一家外贸公司向马乙四夫介绍了一位法国高级经销商,马乙四夫让13户种植户代表直接与法国经销商见面谈定价格,签订了1200吨枸杞销售协议,每吨比市场价多卖200元,平均每户增收6万多元。
在青海,通过经纪人受益的农民合作社数不胜数,在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这个群体正把越来越多的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介绍给外地的消费者,带领他们走向更大的市场。
(摘编自《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