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晒鱼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小东特别开心,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合作社养殖的中华倒刺、鲤鱼、鲫鱼、长吻鮠4种水产品终于通过了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核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合作社成为四川省第二个获得农业部水产系列绿色标识使用许可的生产企业。
开启生态养殖探索
在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象鼻村,有条清溪河。长在这里的李小东从小就吃着这里生长的新鲜鱼类。“小时候跟着爷爷在河里捞鱼,鱼肉的鲜美让我一直难忘,所以小时候我就有个梦想,将来要回家乡养鱼,让更多人吃到好山好水育出的好鱼。”李小东说,虽然他毕业后从事了建筑行业,也吃到了更多的、来自各地的鱼,但他一直都不能忘记小时候的味道,也没有发现能够超越记忆的味道。
于是,在外打拼几年后,李小东决定重拾最初的梦想,回老家养鱼,做一个专职的养鱼人,把家乡的好山好水养育出的美味鱼肉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
从决定回家乡养鱼后,李小东告诉自己,自己是要把家乡美味的、新鲜的鱼介绍给外面的消费者,一定要保证鱼的品质,所以他决定采取生态养殖的方式,确保鱼肉新鲜、安全。于是,李小东成立了晒鱼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合作社的养殖基地选在泸州市纳溪区西南面的大渡口镇象鼻村。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远离城市,周围无工业厂矿,环境水质没有污染,适合各种水产品的生长。虽然有着清溪河森林覆盖率达97%的原生态资源优势,李小东在养殖的过程中也丝毫没有放松。在传统鱼养殖的基础上,他进一步优化品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构建起良性生态循环体系,制定了相关体系和标准。
为了保证绿色、安全,合作社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执行农业部和质检总局对渔药的使用规定,绝不采用禁用药、限用药和原料药,并从多方面把控产品质量。首先,保证养殖用水不受污染,定期检测;其次,采用封闭循环水系统进行鱼类养殖;第三,对生产投入品进行严格把关,生产设备、鱼卵、饲料均采购于国内外知名供货商;最后,合作社对产品定期进行官方检测、开放实时生产数据,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把控与监督。
现在,合作社的鱼都用玉米、麦子、红苕、菜籽混合喂养。“纯粮食喂养的成本是饲料的3倍,时间也多了1倍。但虽然成本高了,鱼的品质更有保障了,卖价也上去了。吃过我们合作社产的鱼的人,都认定我们的产品。”李小东说。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经过李小东的不懈努力,如今合作社年产生态鱼35万斤,产品常年供不应求。2013年,合作社的商标——“晒渔滩”被认定为泸州市知名商标,如今更是有4种水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对此,李小东非常自豪。他介绍,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非常严格。首先要对鱼类的产地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测,包括养殖地的水、土壤、空气在内的各种环境条件,都要一一检测;其次,专家要对鱼类的生产设施是否完善进行考察,对鱼类生产过程进行检测,从投放鱼苗到投放鱼饵等多个环节,都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这次获得认证是对他一直以来工作的肯定,也让他坚定了未来继续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信念。
如今,合作社的生态养鱼事业基本走上了正轨,李小东正忙着为自己的鱼打响更大的知名度。“随着如今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越来越重视,我相信‘晒渔滩’产品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特别是如今有了农业部授予的‘绿色食品鱼’这个金字招牌,我更加有信心不断提高鱼的品质,做大、做强合作社,让我们的优质鱼端上更多人的餐桌。”李小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