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5农村金融新变局


 

编者按

    2015年是农村金融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宏观经济遇冷、市场竞争惨烈,时刻如临寒冬。一边是互联网巨头的强势进攻;另一边是传统大鳄纷纷加强火力,转战农村金融;更有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的寒意深深。

    农村金融机构面临前所未有之巨变,新态势、新理念、新对手,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变局中厘清形势,沉着应对,农村金融机构同样可以发挥出独有的活力与创新力。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周报”微信公众平台2015年度点击TOP10

    2015年,实体经济遇冷,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压力再度增大,中国农金传媒新媒体紧跟行业动态,传播高层声音,解读农金热点,在每日推送的“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周报”微信公众平台上,尝试多样化的报道形式,为读者呈现更有见地的新媒体报道。

    截至2015年12月30日,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周报微信公众号的点击总量达到376万5438次,阅读人数达237万9674人,分享转发达21万8115次。

    回首2015,哪些新闻最受关注?让我们回顾年度点击TOP10!

TOP 1

央妈这次是真拼了!

双降,且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

    点评:10月23日,央行宣布取消存款利率上浮限制后,自此利率市场化完成了最后一步——放开存款利率。不少银行连夜调整存款利率水平,防止存款流失。在息差不断收窄的背景下,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大幅上升,也为银行带来了负债成本之忧。

TOP 2

银行做到这份上,各种服务业都可以关门了!

    点评:随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猛烈入侵”,一场对于“最后一公里”客户的争夺战役正悄然打响。面对危机,探索社区银行无疑是一条新出路。

TOP 3

看福建农信十年间

如何让总资产增长10倍

    点评:2015年,农信社新一轮改革后成立的一大批省级联社迎来了十周年生日。福建省联社,作为其中标杆之一,带领全省农信社、农商行转型创新,跨越发展,福建农信总资产在十年间增长了10倍。

TOP 4

一位行长把放贷、风控经验

整理成了段子……

    点评:不良贷款持续上升,已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一大隐痛。要切实降低不良贷款率,就要从放贷源头做起,将风险扼杀在最初。

TOP 5

村镇银行百强排名出炉

竟然都集中在这几个省!

    点评:近年来村镇银行遵循“本土化、专业化、民营化”的目标稳步发展,支农支小效果显著,呈现出“机构遍布全国、影响日趋扩大、管理逐渐规范、效益逐步提高”的发展特点。

TOP 6

供销合作社可以设立中小银行了!

农信社的“强劲”对手来了?

    点评:成立电商,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随着一系列改革与创新的推进,供销合作社将成为服务“三农”的综合平台。这对于长期扎根农村金融领域的农信社而言,极有可能是新的“劲敌”。

TOP 7

银行员工自导自演:一名银行柜员的一天

    点评:银行员工一天虽然平凡普通,但是从中可以看到一线员工奋战在金融战线上的英姿。银行业正是因为这些一线员工兢兢业业的努力,才能一直焕发活力。

TOP 8

存款保险制度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农信社的机遇来了!

    点评:业界千呼万唤的存保制度终于来了!银行为自家信用“买单”的同时也为大多数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从50万元最高赔付额度覆盖的人群看,保护了99.63%的中小储户,这无疑增强了小银行与大行竞争小储户的优势。

TOP 9

银行开超市

社区银行将成农金机构新蓝海

    点评: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的今天,单一的金融服务显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更“接地气”的社区银行为客户提供了更多元的服务、更丰富的体验。

TOP 10

银行是弱势群体?总理笑了。

听听银行员工怎么说

    点评:资产质量下降、存款降低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让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这恰是银行“弱势”的依据。


经济下行

引发金融“新常态”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银行业发展环境急速变化。存贷利差收窄、社会融资方式转变、不良贷款反弹和监管“宽进严管”等变化,都是各家银行所要面对的“新常态”。

    农村金融机构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风险大。县域客户基本处于产业链条低端,在经济下行期风险管控难度更大。

    二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农村抵押物流转市场不完善、配套服务性金融机构缺失,缺乏合法、有效的抵(质)押物品是涉农信贷业务的最大障碍。

    在这种形势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提升资产质量和支持实体经济两难选择。

    此外,由于经济步入转型期,传统的投资拉动已动力不足,我国经济运行正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随着消费者理念与需求的新变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消费金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从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现实需求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的根本目的看,农村金融机构都须将如何满足农村消费需求放到更加显著的位置,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盈利模式,应对“新常态”。


遭遇互联网金融

强势来袭

    作为互联网金融一大主战场,农村市场的“战况”,可谓日渐升级。

    先看看在农村扎根已久的两个金融“大鳄”:邮储银行引入蚂蚁金服、腾讯两家互联网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马云、马化腾都成为其股东;农行已于2015年上半年向公众披露了其“掌上银行+B2B产品”的互联网金融框架雏形。

    再回看几个不容小觑的外来“入侵”者:翼龙贷、农发贷、沐金农、宜农贷等P2P企业已经涉足农村金融;京东金融、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等互联网公司也已开始布局;有利网、短融网等后备“入侵”力量,亦是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一战场上,农金机构奋起“参战”的赫赫战绩,也已成为该领域的一大亮点。

    自2014年起,便有媒体相继报出有关农商银行搭建P2P平台的信息,也不乏农金系的佼佼者:江苏连云港东方农商银行的“东方宜贷”、安徽颍淮农商银行的“e惠农商”、山西襄垣农商银行的“金斗云”、山东潍坊农商银行的“潍融E平台”……除了发展P2P业务,做农金系区域电商、农金系直销银行,乃至打造众筹平台,都已成为当前农金机构探路之举。

    就农金机构而言,若想真正切入互联网金融,还须转变观念,做到“三新三改”:新产品、新渠道、新客户;改文化、改营销、改服务。


利差持续收窄

利润增长“压力山大”

    2月降准;3月降息;4月降准;5月降息;6月双降;8月降息;9月降准;10月再次双降。2015年,从2月至10月,央行以几乎一月一降的频率,宣布5次降准和降息。

    降准降息政策连番来袭,虽然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形成些许利好,但同时佐以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态势,却让中小银行更增了生存压力。

    每次央行降息,中小银行都会拉开存款利率“价格战”,各中小银行纷纷争抢第一时间将存款利率“duang duang”地“一浮到顶”。

    10月央行双降的同时,还宣布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我国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走完最后一步。随着存款利率管制的放开,拥有了自主定价权的中小银行,往往会向客户提供更具竞争性的存款利率以吸存揽储,存款利率应声而涨。

    息差不断下降,坏账又快速增加,财务负担明显上升,中小银行的经营环境将会越来越艰难。农村金融机构对外部环境波动、风险抵御能力本来就比较薄弱,净利润下滑并不奇怪。

    农金机构净利润下滑,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贷款需求下降,加上央行降息,促使息差收窄;二是宏观经济下行,导致不良资产大规模暴露,侵蚀了银行利润。而农金机构利润规模普遍较小,受冲击就更为明显。

    利润下滑已成定势。农村金融机构不可盲目扩大信贷规模无疑风险极高,向零售业务转型已是必然,要向个人客户或小微企业等专业方向拓展业务,挖掘具有较高定价权的客户。


艰难改制

    2015,依旧不是农信社改制的“收官之年”。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838家农商银行,占全国农信系统2313家法人机构的36.23%。与不足半数的改制占比相呼应,银监会将农信社改制大考的时限,也顺延至2017年。

    农信社的改制之路,为何行进得如此缓慢?原因不难分析。

    首当其冲的,当属“错失良机”。与已经改制完的农商银行相比,未改制农信社已然失却了三大优势。即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门槛偏高、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政策扶持上的改革红利。

    但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升级。

    资产质量问题是当前农信社改制的一个大坎儿。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农信社不良率不断攀升,不良资产包袱再度加重,“沉重改革成本谁来买单?”是个问题;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募股难”的困局。改制农信社面对的不止是监管的高标准,还有与之同步的、对资本总额的高需求。但受目前农信社经营状况影响,募股难已是共性问题。

    再说说“股东结构”难。改制需要优化股东结构,既要有势力强大的大股东,还要有众多的改革利益攸关者。但核心问题是,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归属于谁?

    当然,还有一个让参与者备感头痛的“坎儿”——利益如何均衡?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农商行大股东、省联社、监管部门三股力量共存,权责、利益如何制衡、分配是个问题,更是门儿学问。


农村金融市场

竞争白热化

    2015年, 农村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主体持续增多。在准入宽松化的大背景下,国有银行加大了县域市场拓展力度;股份制银行积极布局县域;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民营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速扩军;金融租赁、证券、信托、担保等影子银行逐步向农村渗透;更有邮储银行引进10家战略投资者,打破长期单一持股的弊端,意图在农村金融市场后来者居上,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利率市场化深刻改变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定价能力、风控能力、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大型银行具有一定优势,但农村金融机构等中小型金融机构,业务结构、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利率市场化将使其经营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甚至可能遭遇生存性危机。

    互联网金融早已盯上农村市场。金融脱媒化进一步加剧,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猛烈入侵”,移动金融发展迅猛,一场对于“最后一公里”客户的争夺战役已悄然打响。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翼龙贷等互联网金融大佬,纷纷加速布局农村金融市场,不断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满足银行标准化服务难以覆盖的客户需求,挑战农村金融机构的传统竞争优势。


迎战“后存贷比时代”

    “后存贷比时代”带来的利好和机遇,让农金机构增添了向前冲锋的勇气和信心。

    2015年6月,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贷存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后存贷比时代给农金机构带来的,是三大利好和三大机遇。没有了紧箍咒般的“存贷比红线”,农金机构将会感受到“信贷投放能力提升、主动负债能力提升、社会融资成本降低”这三大利好之处。而同时,也会迎来三大发展新机遇,即大资产管理的新机遇、大负债管理的新机遇,以及差异化发展的新机遇。

    不过,这些机遇能否变成农金机构快步发展的现实,还得看农金机构如何作为。对此,业内人士给出的三个方向,值得考虑。

    方向一是“负债管理精细化”。应将存款管理变为“核心负债+主动负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强抓传统存款核心负债业务的同时,创新主动负债工具,实施主动负债管理,并注重提高负债质量。

    方向二是“资产布局多样化”。也就是说,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应由负债决定资产逐步转变为资产拉动负债的精细化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逐步向资产端迁移,形成以信贷业务为主,债券、同业投资、票据业务为辅,理财资产为补充的多样化资产布局。

    方向三是“经营模式多元化”。应合理匹配资产负债,实施资产、负债、资本和表外业务创新,让盈利模式多元化成为常态。包括拓展轻资产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多元化经营等。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