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茶人更需信心
□ 本报记者 安明霞
盘点2015年之余,我们也想对2106年的茶行业表达一下自己的分析、预测、寄托与希望。
这是本刊记者与业内资深人士的寄语,代表一份期望和信心!
年终特刊,编辑让我就2016年的行业展望写段话。2016年,行业里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我觉得重中之重是急需振奋行业信心,这要从我的同事说起。
年末,在茶周刊工作了三年多的同事离职了。辞职报告中,发自内心的言语表达了她对茶行业彻底失去了信心。三年多的工作中,她非常勤奋,走茶山、访茶农、茶商,与茶行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基本上了解了产业链条上的方方面面,但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转战另一个行业。
她的离开,是茶行业人员普遍缺失信心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在茶行业工作了13年的我,目睹了多少人退出行业,不单单是企业员工,还有那些当年在茶叶行业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十年前的全国百佳茶馆的老总们,尽管茶馆依然在,但人早已转战别的行业了。还有那些曾经榜上有名的全国百强茶企,也不时传来退出的风声。这些,让行业人士本不牢固的信心随时发生动摇。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的放缓,产业中积聚多年的问题开始暴露,本就小而散的茶产业,其困难愈发凸显,在困难面前,很多人表现得悲观、失望,对未来没有信心,选择“逃”离行业。
事实上,困难只是暂时的,毋庸置疑,茶是朝阳产业,随着人类对健康理念的认识和环保产业的关注,茶产业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在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树立行业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我建议,2016年,茶行业内相关行业组织和媒体,应积极挖掘行业内典型事迹,报道那些在行业里有开创性的人物,提振从业人员精神,树立全行业人员信心。只有对茶行业有了强大的信心,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也才能吸引行业外的优秀人才集聚到茶产业平台上,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
花与叶的轮回在枝头潜行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叶不同。对人的肉眼来说,看出同一个枝头绽出的花朵与茶叶的不同,几乎是不可能。但行业的变化是那么的明显,以至于感到那花那叶也一定大不相同吧!
尤其是2015年,很多没有落地的另一只靴子落地了,很多酝酿已久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新人新事和旧事旧物次第上演起伏消长,让人感到变得步伐在加快。行业也好,经济也好,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但也比较少会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那样上演奇迹。所谓的互联网奇迹也是不存在的,只是把游戏规则改变了,过程压缩回放了,酝酿孕育期忽视了。
对于茶业更是如此。多年熟悉的速度和模式有些失控和失措,或许激变期正在到来。对茶业个体来说也没有惊慌的必要。因为如果没有了对新春的知觉,肃秋的到来,你也不会觉得寒冷。我们关注那些生机勃勃、跃跃欲试的花与叶吧!他们才是窗外美景的描绘者。
每一次花与叶轮回,都是新的个体与历程。只是在暗湿的静默大地,在紧密的枝柯内里,没有人能感知它们的梦想与活力。但风能感受到,鸟能品尝到。
我们媒体人就是这风与鸟。
在沉寂中反思 在踟蹰中探寻
□ 本报记者 冯斯正
如果2014年的中国茶行业是被突如其来的市场阴云笼住,大众迷茫得不见方向,那么2015年,茶行业从业者们调稳了步伐和心态,开始寻找拨开灰暗的出口。然而,这一年的道路并不好走。在中国经济力扛巨石的大环境下,茶行业也均分到压力。消费结构的转变和经营思路的拓宽该算是今年一大积极的行业转型。从高端定位渐渐趋向大众理性,产品也大宗化,更多倾向于消费者;商家开始用更多心思抓住年轻消费群体,让传统茶叶以一种现代化的呈现方式走入主流消费市场。
2016年,中国茶行业又会是什么样子?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茶叶的健康属性也得到大家极大的认可,茶叶应该化身为日常饮品的姿态,扎根到大众习惯中;产品结构的礼品属性也应尽可能降低,亲民的大宗产品所占比重需大力提高,在便捷现代的品饮方式方面也要发力;至于如何让互联网真正找到茶行业的切合点,让传统行业乘上现代快车,各位经营者还要多多思考。此外,以往惯用的炒作市场、暴力抬价、故事烘托、神话产品等恶意市场导向,奉劝一句,还是收手吧。保持一颗脚踏实地的心才最为重要。
新年,行业更需新人新力量
□ 本报记者 丁雅丹
2015年,笔者认为是茶行业出新的一年。这一年,笔者看到一群年轻人在行业内活跃的身影,茶艺师、茶企经营者、茶媒体人等等。他们积极进取,用一腔热情去经营自己的茶事业。他们头脑灵活、手段新奇。在他们的认知中,茶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为什么要抱住传统不放呢?也许有人不看好他们,认为茶离开了传统还能怎么推广呢?但笔者认为,他们才能打开茶行业的局限。他们青春朝气、富有创新的茶艺表演,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更加促进企业发展;他们的新媒体思路让茶走近每个人的生活。
2016年,茶行业应该也在期盼这些新的力量吧?笔者希望,新的一年,茶行业可以用期许与鼓励的目光去看待这些新人、新事物,尝试接受并且引导这股新的力量,使其成为行业发展的动力。旧的秩序必将被打破,未来是年轻人的,也是这个行业所有勇于创新进取之人的。
潇湘大地 茶市繁荣
□ 黄德开
如今,当你走进潇湘大地,你就会发现,独具湘派风格的茶馆茶楼林立,茶市茶店遍地,生态茶旅一体化已延至全省,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茶、茶文化已成为湖南一道亮丽的风景,“建设茶业强省,打造千亿产业” 的发展目标已成为湖南茶人追求的梦想。
2015年,湖南茶事活动十分丰富、精彩不断,中华茶祖节、岳阳黄茶文化节、安化黑茶文化节节节隆重;湖南茶博会、网上茶博会会会火爆;中华茶祖文化论坛、石门禅茶文化论坛坛坛精彩;蓬勃兴起的电商、微商商商活跃,标志着湖南茶业又是一个丰收年。中国黑茶博物馆开馆、中华茶祖文化园落成,为湖南茶产业、茶文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湖南实施湘茶大品牌、大茶业、大市场的发展战略,标志着湖南茶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们期待湖南各级政府、茶叶龙头企业和广大茶叶工作者要更加高度重视现代茶业的建设,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的开拓力度、创新营销方式、扩大茶叶出口,推动湖南茶产业的发展、茶文化的繁荣,为助农增收、富民强省、建设美丽茶乡、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贵州茶产业将更加兴旺发达
□ 华时政
2015年是贵州茶产业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 贵州茶园面积达到689万亩,居全国第一; 产量、 产值等都以较大的幅度增长。 这一年, 茶叶销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并且将成为新常态。 全省茶业战线上的数十万茶人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取得的成绩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作为贵州茶产业的一名宣传员深受感动和鼓舞。
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 我将一如既往地为贵州茶产业发展鼓劲加油, 为黔茶走出大山, 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也衷心感谢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宣传平台。 祝贵州茶产业兴旺发达! 祝茶周刊越办越好!
“一带一路”在召唤 陕西茶人不等闲
□ 韩星海
2015年,陕西茶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努力弘扬张骞精神,抢抓机遇,不仅把陕南绿茶、陕北沙棘红茶等饮品出口到东南亚,也让其飘香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受到了海外客商的青睐,标志着陕茶产业在追赶超越争上游中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茶树历经四季,明年重发新芽。2016年,陕西茶人将努力做到: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会员的思想统一到谋划陕茶发展的创新思路上;办好“一带一路”中国茶(陕西)茶文化高峰论坛暨陕西,更好服务百姓生活,宣传茶叶文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茶叶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活动;围绕市场搞活动,立足服务下工夫。加大对茶企茶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多方联手,扩大营销和出口。只有这样,才能为陕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梦想插上翅膀,让成功扬帆远航!
小品类茶将大放异彩
□ 柯茂松
2015年五花八门的茶文化及茶事活动让人眼花缭乱,有部分品牌也因此获利颇丰。但2016年应该是茶叶本质的回归——品质过硬才能最终站稳市场,长期称雄。茶本为饮品,本身质量不达标说再多的故事承载再繁华的文化也终究是空谈,加上2015年的茶文化营销泛滥成灾并且越来越雷同,长此以往聪明的消费者可不吃这一套。我们都应该清楚地认识:茶叶除了是诸多文化的承载品,同时也是一种商品,也必须受市场普遍规律的约束,茶叶本身良好一切才有最基本的保障。
就茶叶消费品类而言,长期以来都是六大茶类里声名显赫的茶叶品种在市场叱咤风云,如说绿茶就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说红茶就是祁门红茶、云南滇红。但2016年应该是越来越多小有名气并品质优异的茶品回归市场甚至大放异彩,同类茶的市场消费只会越来越细分,独占头魁的茶叶品类消费难以保持,会初步呈现百花争春的复苏局面。
相对茶业市场长期专注线下销售的局面,2016年茶叶线上销售会呈明显增长趋势。全民饮茶风气的积极推广及宣传,茶为国饮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但网购时代的来临会引导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族增加线上消费茶叶的几率。除非是消费高价茶必须到茶叶店品饮体验,品牌效应和大众需求会引发中低端线上茶叶消费热潮。这从众多品牌开发袋泡茶或是进军大型超市可见全民饮茶的时代来临。以往袋泡茶就是劣质茶的现象会大为改观,众多品牌在高端市场遇冷的前提下积极开拓中低市场,物美价廉的新生代袋泡茶无疑会成为年轻一代尤其是办公室一族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