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最火的莫过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报告中三次提到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会议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会议强调,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

    那么,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什么?


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作出及时调整:一方面,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各类消费需求的性价比、安全、质量等要求水涨船高,消费趋势也愈发向个性化、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而有效供给却难以跟上。因此,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要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宏观政策要稳

    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改革政策要实

    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

    产业政策要准

    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

    社会政策要托底

    守住民生底线

    微观政策要活

    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

十个注重

    推动经济发展

    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稳定经济增长

    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宏观调控

    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

    调整产业结构

    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

    推进城镇化

    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

    促进区域发展

    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

    保护生态环境

    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保障改善民生

    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

    进行资源配置

    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扩大对外开放

    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2016年五大任务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扩大有效供给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化解房地产库存


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提质增效

□ 韩 振

    12月23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调以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这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国家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品质低下、效益不高等问题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带来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屡屡牵动社会的神经,并让群众在消费时顾忌颇多。近年来,大量国人在国外抢购奶粉,水果、大米等农产品大规模进入中国,与国内农产品供给出现的问题不无关联。

    国外的农产品大行其道,而国内的农产品则屡陷价格践踏,价格伤农事件频出,甚至出现“奶农倒奶”等极端情况。表面上看,这是农产品过剩导致的结果,或者农产品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实际上病根却在供给端:农民提供的农产品都是中低端农产品,一方面这类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萎缩,另一方面彼此之间形成了同质化恶性竞争。

    农业领域面临的这种情况,与当前我国制造业、服务业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都是供应侧出现了结构性问题,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精端产品稀缺。要扭转目前的这种情况,都需要在供应侧进行改革,将目前对中低端一般性产品的过度生产,逐步向高精端特殊性产品的生产过渡,进而满足群众日益高端化的消费需求。

    目前,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着这样的转变,并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以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秦巴山区为例,这里的不少农业企业主打“绿色环保”牌,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不但市场销路大大拓展,农产品的价格也得到大幅提升,农产品的效益更加显著。同时,依托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也得到发展,农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改善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缓解我国的土地污染程度。过去,人们为了片面地追求产量,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地和水质污染严重,并且这种污染具有长期的破坏性,随着农产品的供给侧向生态、绿色转变,必将大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利用,从而改善土地的污染程度,提高土地生产的可持续性。

    眼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热词,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更多地停留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经济攸关领域,而对于农业这类生活攸关领域则关注较少。这次国务院常务会提出“以结构性改革惠农强农”,说明中央已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光延伸到农业领域,并将其当作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新华网)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