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举行的2015国际茶业大会上,记者在赤壁遇到了一位老朋友,并结识了“长盛川”这个青砖茶百年老品牌。由此引出了对长盛川的采访,以及对历史传统品牌“古为今用”的观察和思考。
人才的扩散
是产业发展的标志
这位老朋友叫熊鑫福。2012年,《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作为央视《茶叶之路》系列专题片唯一的纸媒协作单位,采访报道了《茶叶之路》的拍摄过程。当年7月,我来到赤壁,跟随汤文靖导演到羊楼洞随行采访,在赵李桥茶厂认识了熊鑫福。他当时是赵李桥茶厂的副总,世代做茶,对青砖茶的历史和制作技艺烂熟于胸。他在镜头前向亿万观众介绍了“川”字牌青砖茶的历史,以及牧民兄弟仅凭三个指头一摸到“川”字那三道笔画就如获至宝且放心品饮的掌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时隔数年的重逢,让我知道熊鑫福现在已经到湖北宜昌的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我了解到,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鑫鼎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位于国家级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总投资4.6亿元,主要生产生物发酵的具有湖北特色的长盛川青砖茶及其衍生产品。
这次重逢让我更加感受到赤壁青砖茶近些年发展的强劲势头。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核心区域企业产业就业税收的增长外,还有一个标志就是人才的输出与扩散。比如在浙江丽水的松阳,绿茶产业的发展不仅培育了浙南茶叶市场,还让一大批松阳茶师散播四方。这种人才的输出和扩散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客观放映了这个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还带来另一个好处——就是把核心产业区域之外的新的理念和途径模式带回来,促进核心区域在融合中创新、碰撞中发展。比如鑫鼎生物科技发起成立了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用生物医药的标准来打造“长盛川”青砖茶,推动产业发展。而这是赤壁青砖茶传统历史上没有的模式。人才的流动必将带动发展的交融,对青砖茶产业无疑是新能量。
历史品牌的复活
是产业勃兴的象征
熊鑫福介绍,他现在服务的“长盛川”是首批被认定的湖北老字号品牌。实际上,当年以羊楼洞为中心的区域集中了200多家茶叶企业,今天看有很多都是深具历史传承价值的品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品牌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含量,比如说市场影响力、知名度、贡献力。二是品牌的历史传承性,比如赵李桥茶厂的“川”字牌,传承百年几乎一直没有中断过。
据介绍,“长盛川”创始者何氏家族于1368年从江西迁徙到湖北,潜心制茶、贩茶。明建文年间(约1400年)何氏家族首制帽盒茶,是为砖茶的雏形。何氏家族在长期边茶贸易中,摸索积累了青砖茶的发酵制作工艺。清代中叶,何氏家族开始使用杠杆原理制造的牛皮筋架压制砖茶,是为现代工业意义上的湖北青砖茶。在发展过程中,长盛川以古夷陵、峡州(现宜昌市)为生产中心,在多地开办茶庄、分厂200多家,遍及海内外,是中国十大茶庄之一。鼎盛时期,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宜昌茶厂就有工人229人,年产砖茶 5000箱,每年收益高达 76000银元。后来由于战争兵祸,茶业凋敝。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历史品牌被淡化,长盛川品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长盛川品牌的历史看,它属于历史辉煌过、传承中断过。
熊鑫福介绍,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得到恢复和发展。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工艺传人“建”字辈何氏三兄弟,肩负祖上使命,经过长期精心准备,2013年,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第19代传人何建刚在湖北宜昌投资建设鑫鼎生物科技园。目前“长盛川湖北青砖茶传统制作技艺”已经被认定为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长盛川获得技术专利13项,2015年长盛川获得第一批“湖北老字号”称号。
历史品牌的“古为今用”
带来营销新课题
像“长盛川”这样的茶叶历史品牌的复活和出世,是茶产业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比如在陕西泾县,千年茯茶历史上的商号品牌都成为今天茯茶发展的重要资源。“泾盛裕”等一批茯茶品牌,承载着历史的荣耀,融汇了今天的科技,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品牌、文化、营销的深度空间和崭新机遇。历史品牌在今天的市场中该如何做好营销,无疑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由于曾经的历史空白,在今天的复活与出世后,首先需要的是“频度”——用宣传和活动,加大品牌曝光的频次,让大家对“王者归来”熟悉,做到“知道”;第二就是“热度”,所有的宣传和推广,不论定位是高端还是大众(实际上茶叶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大众),亲民性、接地气的体验、营销和传播是少不了的,要让大家对归来的品牌有好感,核心是“喝到”;第三是“深度”,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再去挖掘品牌的历史文化底蕴,用故事、文学、影视等手段,传播品牌内涵,打造品牌影响力。
当然,不同品类历史品牌之间交流学习是不可少的。比如泾阳茯茶通过重走中亚茶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再比如,通过新媒体,策划组织对新消费群体的渗透和影响。在这方面,不同类型的历史品牌在发展路径和传播途径上,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因为归来的历史品牌对今天的市场来说,一切都是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