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我国蔬菜出口的第一大市场,输日蔬菜占我国蔬菜出口总量的近四分之一。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10月,我国共出口蔬菜668万吨、货值86.2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8.8%。而输日蔬菜受日元贬值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增反降,出口货值10.7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7%。
要改变输日蔬菜数量减少的现状,我们有几大问题亟须解决。
产品附加值低。我国输日蔬菜以粗加工产品为主,主要品种有毛豆、洋葱类、胡萝卜和青萝卜类等,多属土地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低,由于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加工产业水平整体仍偏低。
以脱水蔬菜为例,我国大多数相关企业仍采用热风干燥技术,而国际上发达国家则主要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后者保留蔬菜中维生素的能力远高于前者,如真空冷冻技术对青刀豆中胡萝卜素和VC的保留量分别为新鲜产品的79%和67%;而采用热风干燥方法,VC只剩下37%,胡萝卜素几乎全部被破坏掉,由于深加工程度不高,加上日元贬值等原因,企业利润下降明显。
技术性贸易措施频出。日本自2006年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设限数量广、检测数目多、限量标准严格,同时还制定了大量相关配套规章,依据这些规章,颁布了2000多个农产品质量标准和1000多个农药残留标准。
2014年6月2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召开第175次进口食品检验促进会,参照美国标准,放宽了大白菜、花菜、西兰花中烯酰吗啉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值),但增加了我国出口日本数量较大的菠菜、芹菜、蘑菇中的MRL值,还将干辣椒设为强制检测项目,对所有蔬菜、水果增加了吡唑酰胺的限量要求。2015年1月9日,因在进口食品中多次检出异物不合格,日本厚生劳动省医药食品局食品安全监视安全课发布食安监发0109第1号,加强了对食品从业者的规范力度。
检验程序严苛。日本对进口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在安全、卫生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审核程序,若企业被发现一次违反农药残留标准,厚生劳动省就会对该产品实施强化监控检查,检验频度提高到30%,12个月内如果再次违反,厚生劳动省将对整个国家同一产品实行命令检查,检验频度提高到100%。这些要求表面上对本国产品、进口产品一视同仁,但由于执行过程中手续繁杂,并在做法上具有歧视性,因而对进口商品形成了贸易障碍。
从2013年至今,日方对我国毛豆实施命令检查,即批批检查苯醚甲环唑项目,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输日毛豆的通关。2014年,日本对我国出口的7个蔬菜品种农药残留项目由自主检查升级为强化监控检查,对3个品种由强化监控检查升级为命令检查。
针对以上的问题,检验检疫部门建议:我国应加强蔬菜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鼓励和帮扶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加强对蔬菜出口的全程质量管理,降低出口蔬菜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几率;调整蔬菜产业结构,打造加工蔬菜基地和蔬菜品种繁育基地,从政策和资金方面扶持出口企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企业的技改升级和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大力建设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促进优势产品出口;研究和落实各类促外贸政策的出台和后续措施,鼓励干蔬菜和调理加工蔬菜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和推动出口蔬菜行业协会建设,建立生产贸易信息沟通平台,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摘编自《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