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左)图为:2008年,解永军 (右)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施可丰稳定性肥料进行交流介绍。
(上中)图为:解永军(左)与全国农技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一起查看施用施可丰稳定性复合肥的玉米长势情况。
(上右)图为:解永军 (右)为临沂市河东区八湖小学生捐资助学。
(下左)图为: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
(下右)图为: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揭牌。
他是电视剧《乡村爱情》第八部——《乡村爱情浪漫曲》中本色客串的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当年身先士卒爬进烘干窑下料口、不分昼夜清理化肥粘连物的“老供销”。多年来,亲力亲为已成他的一个习惯。他就是山东翔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兼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临沂市兰山区供销合作社党委委员解永军。
出身沂蒙山区的地道农家,年过半百的山东汉子解永军的事业与“农”字始终相连。22年前接手临沂市供销实业总公司,在他的掌舵下,这个负资产的萧瑟小厂逐步发展为占地3600多亩、年销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五位的国内大型复合肥生产基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把化工产业经营得风生水起的有心人,在市场的闯荡中始终保有农民般的淳朴,把供销人的扁担越挑越大、越挑越远?记者走进了解永军的创业故事。
往昔峥嵘
供销志者激流勇进
1981年,20岁的解永军从部队回到地方工作,便在供销社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先后担任了临沂相公供销社门市部经理、汤头供销社煤化股股长、泰康食品厂供销科长、临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副总经理、盛庄供销社党支部书记及主任等职务。
1993年3月,临沂市供销合作社成立临沂市供销实业总公司。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导致亏损,到8月25日解永军临危受命,已是第三任总经理。
2间办公室、6张桌子、8个员工、一辆车架子上有裂缝的小微型面包车和50万元的负债就是解永军接手的全部。
“依靠诚信升级,一步一个脚印,就这样逐步扭亏为赢。”如今解永军总是三言两语带过当年的难处。但谁都不会忘记,解永军是如何带领大家燃起公司发展希望的。
“第一桶金得益于6000吨复合肥的采购。”解永军回忆,“那是1993年12月,当时这笔业务谁都不信。我考察后,当即决定要拿下它。但我们这个负资产的公司当时真是没钱啊。”“拿下它”需要的600多万元资金从哪儿来?解永军说:“我们和银行多次沟通后贷款240万元。紧接着,我又跑到济南市农资公司申请借款,我们沂蒙人的坚韧、供销人的真诚打动了他们,尽管他们也很困难,仍立刻去别处帮忙筹借。随即我们便马不停蹄,连夜赶往武汉。”
当手续等办理妥当,解永军又立即赶至河北秦皇岛撒可富化工厂洽谈取货。他说:“从下账到春节不到两星期,化肥就被装上了两个专列。不到半个月,全部化肥销售一空,所有人都比过年还要高兴!”还完贷款、借款和利息,这笔业务净赚100万元,不仅偿还了债务与亏损,还实现了盈利。
这是解永军带领临沂市供销实业总公司打的第一场胜仗,新局面也由此打开。
再攀新峰
冲在前头探谋实业
从流通转攻生产,是解永军“20年坚持只做真化肥”的“施可丰梦”得以诞生的重要一步,也让他肩上的“扁担”越挑越实。
1996年,解永军力排众议并购临沂施可丰化肥有限公司(前身为1994年成立的临沂市供销社复合肥厂)。占地13亩,仅有一条复合肥生产线的施可丰化肥有限公司从成立到被兼并,产出不足3000吨,却有200多万元的亏损。原施可丰化肥有限公司员工、现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区销售总监赵夫忠回忆:“当时生产开展不起来,也不擅经营,后来连工资都发不上,很艰苦。”
为何“迎难而上”?解永军解释道:“作为供销社的老本行,我们有把握把它经营好。再加上当时我们经营化肥在全国已有名气,做化肥实业公司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一边维修设备,一边梳理账务,注入资金,做袋子进原料,当月就启动了生产,次月即扭亏为盈。赵夫忠说:“解董事长带领我们检修调试设备,开拓市场,很快就把企业盘活了。第一年就卖了29000多吨化肥,纯利360万元,职工工资很快就发到了一个月六七百甚至上千,大家感觉好日子终于来了。”
厂子“复活”离不开解永军的经营能力和对机遇的把握,更离不开他的吃苦。赵夫忠说:“上世纪90年代创业的时候,为了跑销售、搭网络,解董事长经常背上煎饼、带上咸菜半夜出发赶火车。买不到坐票就站着,或者在座位底下躺着。出差期间两三个人挤一个房间也都是常有的事儿。”
有困难,冲在前头与团队并肩作战也是解永军的风格。
当时最初的那条生产线在烘干化肥的过程中易引发粘连,直径近3米的烘干窑滚筒经常被整个堵住。1997年2月,烘干窑再次无法正常转动,需停工降温清理。厂外经销商都在等货,解永军找厂长和经理商议,听他们说降温需一周,清理要十天,解永军急了:“货供不应求,工不能停。”解永军领了一套工作服,冒着50多度高温和刺鼻的氨味,顶着湿棉被就钻进了烘干窑的下料口清理粘连物,厂长和其他人员也都跟着进去了。
和解永军一同钻进烘干窑的赵夫忠回忆说:“粘连物冷却后虽没石头硬,但比地里的土坷垃硬多了,从下料口爬过去,直不起身,得一点一点用镐头刨开,刨出人能站的空儿再慢慢往里刨,那种艰辛没法形容。但解董事长身先士卒,亲自上阵,带领我们不分昼夜轮番抢修,最后仅用3天就清理完毕。当时大家身上的汗把工作服都浸湿了,轮换时一个个都累得躺在外面的化肥上,蓬头垢面,但和过去比已然是天上地下的差别。所以我们干劲儿特别足,身体累,但心里快乐。”
以精兴业
“供销扁担”今非昔比
“我出身农村,了解农民,农民是社会上非常缺乏保障的群体,赚的钱都缝在小兜里。我绝不能让假化肥坑了农民。”供销本色让解永军成了“做中国放心肥专家,让天下的老百姓都用上放心肥”理念最初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2001年,山东翔龙集团、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原临沂市供销实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正式组建。这成为解永军与农相融共生的更大平台。
“供销人、农资人就是要服务‘三农’,就是要爱土地、爱作物、爱农民,这就是咱们供销社的本色,这就是一个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人的魂。”解永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中国农资质量万里行”名优品牌施可丰长效缓释肥新产品推介会,到施可丰化工讲师团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营销培训及农化讲座;从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院企合作,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长效缓释复合肥生产基地,再到复合肥百强县工程的创建到长效缓释肥试验田的建立……这一路的轨迹是一个供销农资人对土地、对农业的责任。
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解永军是如何做到经销份额连年翻番,并使施可丰在多地成为第一肥料品牌的?
“我觉得是施可丰对得起老百姓。”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供销合作社刘庄农资店负责人王从久告诉记者,他从2003年开始做施可丰品牌,年销量从最初的七八十吨连年翻番至如今的800多吨。他说:“农民只看庄稼,庄稼长得好,他就认可这个肥,这季用了下一季还来,这化肥就是不赖的。”
临沂市临港区团林镇供销合作社的农资店也是施可丰长效缓释肥临港总代理,负责人“老供销”徐家华更是几乎从施可丰建厂起就开始卖施可丰复合肥。作为年销售施可丰化肥2000多吨的“施可丰铁杆经销商”,他评价施可丰“绝对是团林镇的第一肥料品牌”,增产又不用追肥,省时、省力、省心。
优质和被认可的背后必然离不开产品研发上的连年投入。为了以质取胜,解永军坚持每年在试验上投入上千万元,并进行试验示范。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施可丰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等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科研项目,拥有发明专利20余项;同时还是稳定性肥料、异粒变速控释肥料和同步营养肥料的国内、国际标准起草单位。其牵头成立的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科技部2013年41家重点培育联盟之一。近几年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施可丰长效缓释肥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迄今我国复合肥历史上首个最高奖项。
不忘初心
供销底色筑常青未来
来自供销,情牵供销,有着供销底色的施可丰今日气势磅礴,让解永军的供销情结不断加固、反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近几年正热的农资“供销直供”品牌就是其中之一。
临沂供销农资连锁配送有限公司由临沂市供销合作社与施可丰于2010年联合成立,推行供销合作社的农资联采直供,打造“供销直供”品牌。“将施可丰的优质农资与供销合作社网络结合,再树供销合作社新形象,重塑供销品牌;同时也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快农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解永军谈道,“供销社是一个服务体系,未来的供销社也一定是龙头企业加服务。”
赵夫忠介绍,“供销直供”作为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正在山东省大力推广。目前,临沂供销农资连锁配送有限公司已与济宁、聊城、德州和潍坊等市级供销合作社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平均每年直供各类复合肥料1.7万吨,累计8.5万吨,为农民直接节省农业投入成本400万元,并计划于2016年进一步强化供销农资连锁配送有限公司的服务职能,大力发展终端网络、建设村级配送网点、完善配送服务体系、提高零担配送效率,争取2016年度达到平均直供肥料2万吨,新开发5家市级供销合作社加入战略合作联盟,发展农民合作社100家实现肥料直供,建立示范村200个、示范田200块……
从白手起家到亿万资产,如今的解永军仍选择“艰苦奋斗”。他说:“自从进了这个厂,年年艰苦,过去供销社艰苦朴素的精神我一直带到现在。过去最大的困难是假化肥横行价格低,做真化肥价格高;今天则是面对全国5400多家化肥企业造成的产能严重供大于求,要朝着国家发展方向研发新产品,加强市场终端服务,克服困难朝前进。”
随着2007年施可丰在全国同行业较早成立国家级农化服务中心;2012年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共同提出“通过改变土壤来改变作物”理念;2014年成立黑龙江省讷河市翔隆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翔龙讷河农业种植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解永军的布局板块日渐延展,恰与“为农、诚信、创业、合作”的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精神一脉相承。解永军说:“供销社低谷的时候我就看见了供销社发展的未来。利用现在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把供销社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下去,才能使企业常青。”
人物特写
行者解永军:有爱是寻常
□ 本报记者 白京京
妻子孙贵云这样评价解永军:“他对小家的爱少之又少,都奉献给社会了。”蒙山沂水孕育了临沂人坚韧品行,“二十年坚持只做真化肥,努力为八亿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只是解永军这位老供销企业家的千面之一,达则兼济更是这位行者身上的寻常色彩。
他以奉献为德,对故里,饮水思源。在解永军的老家临沂河东区八湖镇解家位林村,村民高义德说:“永军对俺村,对俺们都很好。村里的办公楼、路都是他投资建的,村里没人说他孬的。”2000年,解永军捐资几万元修水塘;2003年为首届临沂书圣文化节捐款60万元;2005年为八湖镇修路捐款50万元;2006年投资40万元分别在费县大田庄乡、蒙阴岸堤镇建设了两所 “翔龙光彩小学”,并捐资3万元,捐助15名困难学生;2013年捐助河东区八湖小学等共计115万元……
他以大爱为道,除了情系桑梓,还爱满天下。2008年汶川地震第二天解永军就组织3辆车装满矿泉水、方便面、饼干,为震区捐资捐物60余万元;近年又在中南大学等高校设立奖学金资助困难大学生…… 截至2014年,累计向社会捐款2000多万元。
对员工,他说:“他们就是我一起创业打拼的家人。”解永军讲述,当年收购化肥厂时安置100多人,收购储运公司安置100多人,收购泰康食品厂安置近100人,收购农产品公司安置几十人,收购钢铁厂安置1000多人,收购费县化工安置750人,接受了供销商场下岗职工80多人。
2002—2007年解永军共拿出50万元捐助集团内部特困、困难职工。2008年,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他发出“不停产,不降薪,不裁员”的暖心承诺。施可丰老员工赵夫忠说:“解董事长工作上非常体贴关心员工,不管资金如何紧张,工资都准时发放,现在还准备在老厂这儿盖职工住房呢!”
对于企业来说,数字是盈亏,但解永军说,有时候数字更是感恩和责任。
记者手记
永葆为农服务初心
□ 本报记者 白京京
采访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永军这位扁担传人时,他说,“供销社低谷的时候我就看见了供销社发展的未来。”所以,他用执着的供销底色把与农相融的半径越画越大;他说,“供销人、农资人就是要服务‘三农’,就是要爱土地、爱作物、爱农民,这就是一个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人的魂。”所以,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只做“真化肥”“放心肥”。
把供销老本行做精做强的信念,让解永军的“施可丰”长效缓释肥远销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并获得迄今我国复合肥历史上的首个最高奖,还博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关注,甚至为了让更多农民能够知道“施可丰”,他本色客串于《乡村爱情》《女人当官》等乡村题材影视剧,乐此不疲地“为‘自己’代言”。
像解永军一样的扁担传人,他们有着鲜明的供销底色,有着深厚的为农情怀,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一生更多的时间都倾注在“三农”事业上,并把“供销扁担”越挑越大,合作之路越走越强。在他们身上,“扁担精神”被诠释、升华,并服务在各个行业以及“三农”的热土上。
无论企业发展得多大,解永军依然是二十年前那个爬进烘干窑清理滚筒、背着煎饼咸菜星夜赶火车的有心人,从未停止追求。在以经济利益和效益为先的今天,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解永军们,传承着扁担精神的理念,不论何时何地,都将为农服务的使命和合作的信念永存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