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2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茶业破局之“三观”

□ 徐 方

    格局观 

    聚焦,成为品类领导者

    从礼品茶的盛行到百姓茶的兴起,很多人没有从中国茶的虚假繁荣中走出来。11月初,我走访西安、北京、沈阳、重庆等地调研,发现品类茶的同质化、礼品茶的持续低迷让很多从业者找不到方向。而中国茶业破局之路,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曾经一度痴迷于做大品牌、大格局,追求全产业链、全网营销、全品类经营等。但新的市场环境需要我们有格局观,而非盲目追求大格局。

    聚焦品类、重新定位,是品牌破局之道。从当初的全品类营销到现在的聚焦单一品类,从当初的商政礼节茶到现在的百姓礼品茶,八马茶业低调转身。可以看到,八马茶业的明星产品有赛珍珠,大众产品有小浓香、大浓香、老枞铁观音,聚焦浓香铁观音,二极产品架构已然成型。成熟的市场是品类单品的市场,每个品类都会沉淀出两家专家品牌,这正如浓香铁观音中的赛珍珠和金凤凰,赛珍珠领导了浓香铁观音这个品类,金凤凰作为第二单品虽然无法与之抗衡,却能通过重新定位,站在对立面分一杯羹。正如百事可乐不跟可口可乐争“经典正宗”,而是主打“年轻时尚”一样。

    中国茶业要有格局观,就要认清:每个品类都能成就专业品牌。市场一直在分化,品类单品将如雨后春笋,而谁能抢占品类第一才有未来。只有成为品类领导者,品牌才会在消费者心中抢占一席之地!

    内容观

    分化,成为品类创新者

    曾几何时,茶人痴迷于商业模式的变革以拯救品牌。B2B、B2C、O2O、众筹、创客、全员营销、全渠道营销……此类概念名词让人眼花缭乱,但无所适从。与其被一堆“新模式”迷惑双眼,不如沉下心来研究品类、市场、消费者,掌握品类分化的趋势,找到自己的品类创新点。

    分化,是每个品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并由此引发品饮方式、模式变革、渠道存亡的连锁反应。每个品类的发展,并不因为品类领袖品牌的存在而失去分化的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创新、消费需求的改变,总有创新者跳出品类的束缚,创造出新品类。这种新品类更聚焦个性消费需求,更重视消费心智定位,它极有可能成为老品类的对立面或颠覆者。

    纵观中国茶业,很多茶企喜欢品类融合、全品类发展,而关注品类分化趋势、及时创新品类的品牌寥寥无几,很多品牌随着品类的老去而不复存在。一些有想法的年轻茶人以及从异业涉足茶业的跨界者,探索出一条品类创新之路。譬如大一茶博士从“年代记忆”入手,创新年代茶新品类,推出极具年代文化的60、70、80年代茶。它让不同年代的人通过包装上的年代事件插图,一下子就能找到专属自己年代的记忆,让茶从绿色健康的农作物成为承载岁月情感的媒介物。大一茶博士跳出茶叶本身,转而关注人性需求,为自己的品牌打开了一扇新品类的窗户。而福村梅记的“压箱底”普洱素砖,同样跳出茶饮定位,挖掘民间婚俗传统,聚焦都市人的情感祝福,创新普洱茶收藏功能,避开传统普洱茶的山头、年份之争,独树新品。

    很多从业者痴迷于茶叶的色、香、味、形,跳不出茶叶的地域、品种、工艺限制,他们奉行“品质胜过一切”、“质量就是生命”,以为这些就是茶叶的全部内容,其实远远不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茶叶的消费需求大不相同,茶叶的内容表达、功能定位就应该随之不同。“乡土乡亲”遍寻民间茶师,尊重茶师人工智慧,做好安全检测和营销传播,每款产品都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和人情味;“小罐茶”则拔高定位,委托各地制茶大师代工,让每个品类的传承人成为产品的制作者和代言人,堪称“乡土乡亲”的升级版。这两个品牌模式虽然不同,卖的内容却都是技艺与品质。“喝茶有益健康”、“喝茶让人静心”、“喝茶提升品位”、“喝茶的圈子都很富有”,诸如此类想要用单一内容满足所有消费需求的企图都是自欺欺人。

    中国茶的内容观,就是要关注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和与之同步的品类分化趋势,与时俱进,创新品类。跳出传统品类市场,拒绝眼前利益诱惑,分化需求、创新品类、聚焦单品是打破品类、模式、渠道、区域限制的破局之道。

    定位观

    专注,成为产业链品牌

    观茶界从业者的定位,我们不由得要感叹现代茶人的精力无限和无所不能。早期,一小部分茶农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创立了茶厂,拥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成为第一批成功的茶商。成功很容易让人膨胀,何况还没有学会停下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成功”,而膨胀的欲望让人变得空前自信,开始无节制地扩张,最后悄然倒在骤变的市场汪洋里。而今,不少茶品牌企图掌控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经营管理的触角从茶园延伸到茶杯,力图实现打造全产业链的宏伟蓝图,他们的品牌初衷是为了奉献一杯安全健康的香茗,却不知正把自己推进愈陷愈深的越位泥潭!

    因此,要守好位而不越位,茶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由优秀的人来把控,才能成就好产品。这是个分化的时代,每个环节都会分化出最专业的品牌,最专业的品牌都有自己最精准的定位和聚焦,所有大而全的品牌梦想将走向平庸和没落。

    此外,还要定好位而不窜位。武夷山茶人深谙定位之道,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延续了老祖先制茶的传统。所有的传承人都把心思放在怎么做好一片茶叶上,而且专攻的品类也并不雷同。反观安溪茶人的定位就比较模糊,而且非常雷同。安溪茶人似乎没有不擅长的环节,种植、制作、销售无所不能,个个都是全能型选手。这种渗透到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勤奋,成就了安溪茶人的致富传奇,也透支了铁观音的可持续发展。

    当茶商、茶农希望在终端获利最丰而不愿在源头付出时,谁还有心思专注做茶?百万贩茶大军遍布全国,富裕后很少想到反哺茶乡,而原产地的生态环境和制作技艺水平每况愈下,市场销售自然受阻。回归传统,找准定位,迫在眉睫!

    术业有专攻,最朴素的定位却被我们一次次漠视。如今,回归文化传统,重拾匠人精神,让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由最专注的人把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才可能传承和振兴。茶业,自然首当其冲!

    (作者系双刀客总策划)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