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半路出家”的供销合作社人,今年是他在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第9年。在这看起来不算太长的9年里,他积极地为其所在的供销合作社出谋划策,调整经营策略、改革管理体制、加快创新发展模式,成功地将改制后曾经一度破败的供销合作社拉回了良性发展轨道,经济效益逐年提升,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在他的带领下,供销合作社的工作连创佳绩,2007—2014年连续8年获得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年终综合目标考核“特等奖”。他就是重庆市大足区供销合作社主任——陈其刚。
重庆市大足区是中国著名的“石刻之乡”,位于重庆西部,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组成部分。近几年,大足区供销合作社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工作,一改改制时期破散的形象,“破茧重生”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在为农服务中,把引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放在为农服务的首要位置,带农致富。而在大足区社“重整回归”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大足区供销合作社主任陈其刚。
新供销的“扁担精神”
今年9月,记者有幸来到大足区,见到了这位在大足区社改革过程中屡次被提到的关键人物。与记者想象中的不同,本以为这位带领大足区社重生的主任应该是一名在供销合作社系统服务多年的“老供销”,然而见到陈其刚本人才知道,他不但不是一名“老供销”,而且还是2006年才进入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新供销人。
陈其刚原本是大足县石马镇的党委书记,由于组织领导能力出色,2006年11月调到了大足区社工作。在市场低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大足区社一把手,他带领着供销合作社的员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为农服务的同时,努力加强区社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都呈现出了新的生机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2000年改制以前,大足县社直属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已连续8年严重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倒闭边缘,陷入了“网破、线断、人散”的被动局面,成为 “信访大户”和“困难行业”。当时为了解决矛盾和经济纠纷,唯一的办法就是贱卖社有资产。但是,这样一来就会让集体资产大量流失。2006年底,陈其刚接手当时已濒临破产的供销合作社工作,带领着区社班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大胆改革管理体制、加快创新发展模式,经济效益逐年回升,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足县社效益逐渐恢复,并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时候,2011年,重庆市建立了大足区,撤销了大足县和双桥区。搭上拆县建区红利的东风,大足区社顺势而为,相继组建了重庆市大足区供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大足区足致供销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大足区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重庆市大足区易牛旺科技有限公司;恢复重建了13个基层社有限公司,重组了重庆市蜂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方向由过去的单一的服务“三农”变成了服务“三农”和社有企业发展并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破旧革新 建立新型基层社
计划经济时代,在城市和乡镇的黄金地段,摆着货柜,卖着各种生活物资,门口永远门庭若市的供销合作社,是不少老供销人心中难以抹去的一段记忆。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供销合作社逐渐的没落,不少基层社更是名存实亡。
2000年改制时,大足县社的 队伍散了、房子卖了,功能没了。原大足县的9个基层社及54个分社锐减至6个,而仅存的6个基层社也基本上是“名存实亡”。除了返聘的几名员工看守物资外,并未实际运行。
想要重振供销合作社,基层社作为供销合作社“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多次的研究和调研,陈其刚认识到,当前传统农业正在积极向现代农业转型,想要重振基层社、发挥基层社的功能就必须加强其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并完善其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陈其刚表示“既然要让基层社‘重生’,那就不能仅仅只是复制计划经济时代‘一买一卖’的传统业务模式,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重新定位为‘三农’服务。” 撤县设区以来,在陈其刚的带领下,大足区社采取区供销集团控股,市农资集团、市农产品集团和社会经营者参股的方式,恢复重建了13个基层社和庄稼医院。同时,规范建设了282个农资经营网点、16个“绿优鲜”社区超市、922个烟花爆竹日用品经营网点和35个再生资源收购网点,逐步形成了区、镇、村三级流通体系。
陈其刚表示,接下来线上代购、代销会成为未来基层社服务的一大重点;搭建电商平台,让本地农产品销得出、外地产品买得进,是基层社现代流通的主攻方向。目前,大足区已建起了名特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并注册成立了以社区服务为主体的大足区供销电商有限公司,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购买商品。
组建合作组织 让农民抱团致富
近几年,“卖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农民。为了解决此难题,在陈其刚的带领下,大足区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农民抱团致富。
一直以来,大足区珠溪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冬菜的传统和习惯,但多是分散种植,形不成规模,价格也上不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2年3月,由大足区社领办的大足区珠溪冬菜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主要从事冬菜的种植、收购、加工及销售。为了打消老百姓的顾虑,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大足区社从种子、肥料免费供应,再到包销售,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近年来,随着珠溪冬菜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该镇冬菜的收购价格从之前的0.6—0.8元/斤涨到了现在1.4元/斤。用村民自己的话说,相当于多收了一季“谷子”。不仅如此,大足冬菜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成为大足农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大足区供销合作社还通过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村民抱团增收。以重庆市蜂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去年,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发展带动蜂农5000多户,饲养蜂群30多万群,遍布全国各省市25个生产片区,产值上亿元,户均收入约3—4万元。
此外,大足区社还积极搭建平台助农增收,由区社控股的珠溪冬菜、玉峰茶叶等4个专业合作社,不但参股了天桥养峰、大合蔬菜等21个专业合作社,还牵头成立了冬菜、农资等行业协会6个。为了解决销售难题,区社借助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网络和重庆市“绿优鲜”农产品社区超市,免收一切费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解决其“销售难”问题。
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大足区社累计引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66个,其中新型股份合作社10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已达12.17万户,农民入合率达42.11%,吸收社员股金13.4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21.94万亩,各类基地建设20.33万亩,市场交易额13.67亿元,优惠让利349万元,二次返利和分红共计973万元,入社社员平均增收1262元。
为了破解当地合作社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在区社的积极争取下,市级财政、市农信合作投资有限公司、区供销集团以4:2:4的出资方式,与农业银行大足支行签订了委托放款合同,区供销集团成为了贷款担保人。目前,大足区社已在重庆市社争取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创新试点资金,现已为9个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190万元。下一步,区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还将联合市级财政和区级财政成立总额3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以解决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9年的供销时间,虽然远不如在系统工作奋斗大半辈子的老供销人,但是在这9年中,陈其刚充分发挥了他作为一个供销合作社主任的带头作用,以自己的做法和成绩向所有人展现出了一名新供销合作社人的“扁担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