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2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回收使顽铁生辉 再造促塑料增值
浙江省金华市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可利用垃圾“兜底回收”工作
□ 本报记者 王敏 通讯员 王慧

化纤厂车间内正在将回收的塑料制品生产成化纤丝

    

    近几年,北京、杭州、深圳等大城市相继推行垃圾分类,如今这一举措在更多地方得以实施。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农村,从垃圾分类、回收到再利用,环环相扣,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不仅美了乡村,也富了村民。

    从今年10月起,分拣垃圾成了金东区澧浦镇任宅前村村民金根林的重要工作,经他分拣后,垃圾分类更精细化了。“每天都能拣出很多可回收的垃圾,回收车定期过来收。”自从金根林成为任宅前村的垃圾分拣员后,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金根林所说的回收车就是金华市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回收车。从今年10月开始,公司开始对金东区的垃圾实行“兜底回收”,与各村分拣员无缝对接,从源头上减少农村污染,就近实现垃圾的再利用。

    “兜底回收”让垃圾远离乡村

    在婺城区、金东区农村,垃圾分类早在2013年就开始推行,效果良好。但是,垃圾分类做好了,回收环节却缺乏长效机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塑料袋、泡沫箱,这些都没人要的。”婺城区村民章景田告诉记者,以前都是流动商贩到村收垃圾,他们往往是把想要的收走,不想要的还是留在村里,村里的环境并没有彻底改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10月下旬,金华市供销合作社下属的市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立农村回收业务部,以澧浦镇为试点单位,对该镇63个行政村的可利用垃圾试行“兜底回收”。“将农村垃圾中没有人回收的废旧塑料袋、玻璃瓶、泡沫箱等可利用垃圾,统统打包收走。”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祝庆告诉记者,这些东西都是可利用的,回收后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压力。

    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回收车每7天上门收购一次可回收垃圾,收购价格不会低于市场价,村民可自愿选择收购方。试点一个多月来,已从澧浦镇63个行政村回收可利用垃圾18吨,其中不少是塑料袋和玻璃制品等。

    “以前装完菜的塑料袋满地扔,路边、垃圾房边上、田里都看得到,脏兮兮,没人捡。这一个多月来,路上、田里的塑料袋明显少了,村里干净多了。”金根林说,“兜底回收”不仅让垃圾远离了乡村,也使村民的心情格外好。

    专业运作实现垃圾分类精细化

    11月26日,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一辆回收车驶入金东区澧浦镇任宅前村,停在村边的太阳能垃圾处理房边。此时,垃圾分拣员金根林夫妻已经将分拣出来的可利用垃圾整理好几个编织袋,等着装车。

    回收员范荣兴清点好数量、称重,按照价目表计算金额,并现场付款。“家里还有一些平时分拣出来的东西,总共能卖100多元。”金根林告诉记者,垃圾分拣员大部分是村里年纪大,收入低的人群,成为垃圾分拣员后,他们不仅能够得到1000元的基本工资,还有卖垃圾的额外收入,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现在,老金夫妻每天早上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去收垃圾,农户会先将垃圾分成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种,他们收完垃圾后,在太阳能垃圾处理房前再次分拣。可腐烂的垃圾倒入相应隔间进行密封,发酵1-2两个月成为有机肥,并将肥料供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可腐烂的,从中挑出可回收利用物品,分类装好,待人上门收购。剩下的倒入阳光房不可回收垃圾间,拉到垃圾填埋场填埋。

    如此一来,垃圾分类不仅实现了精细化,垃圾回收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变废为宝 投入生产

    澧浦镇试点一个多月来,回收可利用垃圾18吨。如果能在金东区7个乡镇、502个行政村全面推广,预计每月可利用垃圾回收量至少50吨。如此大量的垃圾回收后该如何变废为宝?

    垃圾到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后,废钢、废纸经简单处理,卖给利废企业,废塑料则销往同属市供销系统的金农化纤厂。这家厂的生产原料是可乐瓶、矿泉水瓶之类的废塑料碎片,制出的产品是可用于制衣的化纤丝,而这种化纤丝价格不菲,每吨售价最低6600元。

    在浙江金农化纤厂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袋袋碎塑料片经过清洗、烘干、热熔、拉丝等多道工序后,变成了洁白的化纤丝。金祝庆告诉记者,该厂拥有两条生产线,现只发挥了其中一条的2/3产能。目前每天消耗废塑料40吨,原料除了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回收的塑料瓶,还要从其他省市采购。如果能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兜底回收”,那么金华本地的废旧塑料瓶片,该厂都能轻松消化。

    “供销合作社就是服务农民的,在农村开展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公司的职责。” 金祝庆希望接下来在金东区塘雅镇、岭下镇和江东镇推行可利用垃圾“兜底回收”,并争取在今后两个月内,实现金东区各行政村回收全覆盖。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