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1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大因素卡住了农村金融创新

□ 安徽舒城农村商业银行 许权胜

 

    创新方案与具体实施之间还横亘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鸿沟,技术、观念、政策是今日阻碍农村金融创新的三大因素。农村网络建设尚未普及,习惯的传统观念也会制约金融创新,农村担保抵押物则因为土地性质和经营权等原因不能充分发挥效用。

    日前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对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有比较全面的阐述,明确了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方向,即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健全政策支持、公平准入和差异化监管制度,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强调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制度。

    方案与实施之间还横亘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鸿沟,以笔者在农村商业银行多年工作的体验,技术、观念、政策是今日阻碍农村金融创新的三大因素。

    我国农村的网络建设还没有普及。大多数城市大型银行已用大数据来甄别需要融资企业的优劣,这种网络优势是今天的农村金融所不具备的。农村会上网的人很少,网上交易很多地方还处于空白状态,最近淘宝下乡,响应者也不多。农村银行的金融服务与客户的融资需求还只能靠人工调查,不能批量化、集约化,劳力、时间、交易成本都会远大于城市银行,这就导致农村银行资金无可避免地向城市流动,办法是或走同业或购买国债或到城市增设网点。这样,农村银行对农村金融服务投入就会降低,所谓农村的金融创新和农村存款留在农村就无从谈起。

    改革最难的就是改变传统,习惯的传统观念也会制约金融创新。农村银行营销的传统模式制约着创新。农村银行普遍采用传统的关系营销运作方式,比如农村银行的信贷运作,多是熟人介绍熟人。这种一对一的营销方式有利于银行控制风险,只是银行员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一定数量的客户群体。当客户的融资请求从营销调查移送风控审查、信贷审批阶段时,客户的财务、信用、抵押等信息决策,多取决于审查审批人员对调查人员的信任程度,因为风控部门不可能对每笔小微企业或农户贷款都去亲临现场调查。这种微妙的关系如果被一种创新手段打破,必定会引发员工和客户的不满,因为人们对熟悉的流程一般都不想轻易去改变,那样有可能会造成客户流失,而这是以经营效益为重的银行高管最不愿意看到的。

    农村担保抵押物因为土地性质和经营权等原因不能充分发挥效用,这也大大制约了创新。农村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注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产品缺少竞争力,这也注定银行会看重贷款的抵押物。但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政策有着严格规定,农村集体土地不能像国有土地那样上市交易,即使村民私下交易,也只能限制在集体内部,这就严重削弱了农村土地在银行融资抵押的效用。因为农村是熟人社会,通常不愿购买因由银行信贷关系而拍卖的同为集体土地的熟人房屋。另外,很多农村规定村民只能拥有一定比例的几乎免费的一块宅基地,如果他花钱去购买另一块宅基地,原有宅基地就要被收回。所以,农村房屋抵押有很多绕不过的法律与村规民俗。再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经营权问题。农户对承包地有偿退出,给一些粮食承包大户生产经营,但农业风险潜藏着很多要素,有种子风险、化肥风险、农药风险、天气风险,特别是市场价格风险,因为农民自身知识结构不足以应付市场风险,往往很多农业经营者虽然辛劳多年,也难以赚到与之付出相对等的财富。由于农业经营者对土地没有所有权,也就没有处置权,一旦经营失败,里面的重重障碍使银行处置担保物非常难。试想,银行怎么可能冒险投入一个本来就低效的行业?这种政策因素把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手给牢牢捆住了。

    上述三种因素若不能破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就难以真正落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