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1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新概念展会 引领“茶+”风尚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京圆满落幕

□ 本报记者 刘 旸 文/图

一名外国留学生在“茶+非遗”活动区了解苏绣工艺制作。
参观者在茶博会现场体验陶艺制作。

    初冬季节,茶行业迎来了一股推动产业发展的暖流。11月12日-15日,在北京市国家会议中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粮集团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华茶人联谊会、三利广告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用那一杯杯热茶和一系列新概念温暖了京城茶商与茶客的心。本届茶博会吸引了国内外参展商达500家,不仅设有茶博会主展区,还涵盖了主论坛区、“茶+非遗”活动区、“茶+课堂”学习区、全国茉莉花茶品鉴大会暨十方茶席·茶席设计大赛区、“万茶会”书法作品申请吉尼斯记录活动区。茶博会别出心载地提出了“茶+”新概念,并陆续引出“茶+健康”、“茶+营销”、“茶+互联网”、“茶+YOUNG”等系列主题,将科技、创新、跨界合作、年轻化等趋势带进茶博会,推动产业发展和市场消费,引领“茶+”风尚。

    茶+国际:扩大对外交流

    作为国际化的茶博会,不仅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的参展商,还吸引了一群来自各大高校的外国留学生。11月13日下午,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400多位外国留学生,在专业人士的引领下了解中国茶文化历史,亲身体验与茶相关的产品制作,将茶博会现场变为了留学生的实践课堂。在这里,茶成为对外交流的语言,也可以走出去、YOUNG起来。

    茶博会上,来自斯里兰卡的十几家茶叶公司以展团形式集体亮相,向公众推介顶级的锡兰红茶。11月15日上午举办的“锡兰红茶日”活动更是吸引了众人眼球,活动介绍了斯里兰卡茶叶文化和茶叶旅游,在斯里兰卡红茶品饮与歌舞展示中,将斯里兰卡的迷人风情和浓郁的茶文化特色展现给中国茶人。斯里兰卡驻华大使H.E.Dr.Karunasena Kodithuwakku对此谈到:“中国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渠道,可以在中国销售斯里兰卡的茶叶。我们从中国进口了很多商品,也希望自己的商品能被更多的中国人认识,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在中国扩大锡兰红茶的知名度。”

    茶+YOUNG:感悟茶中乐趣

    本届茶博会延续了往届的传统,举办了“吴裕泰”杯青少年文化创意大赛,让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生发挥想象力去设计与茶有关的作品,让他们在学业之外体验茶带来的生活方式,感受到茶给生活带来的快乐与不同,并通过这个过程更加了解茶、热爱茶。

    茶博会组委会联合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共同举办“吴裕泰”杯2015年中国国际青少年“和谐家庭”亲子茶会,借此次活动增进青少年对茶文化的热爱。50对家庭参与了这场亲子茶会,认领茶席后席地而坐,利用器皿摆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茶席。活动中,孩子们对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最小的参与者只有4岁,中国茶文化将在他们的身上得以延续并焕发新的光彩。

    此外,“董陶窑”杯2015年青少年陶艺设计大赛成为吸引青少年参与体验的一大亮点,激发了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有了内容丰富的实践课。本次大赛的艺术创作主题是“致敬《茶经》”,来自东城区少年宫茶学院以及多个学校的学生,用不同的制陶方式创作陶艺作品,进行了现场绘制,让器皿因为他们的想象力而别有韵味。组委会希望以茶为桥梁,让创意茶具走进日常生活,让青少年从接触茶到了解茶,再到喜爱茶与茶文化。

    茶+课堂:引领茶饮生活

    茶博会邀请了各界大咖讲解营销、养生、品茗、赏器、女红等主题的公开课,一场“茶+课堂”的盛宴在茶博会现场开讲,让与会者感受茶带来的健康生活方式。

    为中国茶商经济转型提供新思路的公开课拉开了“茶+课堂”的帷幕。厦门同航管理咨询机构创始人兼首席顾问毕晓军,惠量文化联合创始人、青年茶人计划020文化社区创始发起人谢晶女士从茶业营销、互联网方面做出精彩讲解;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营养与代谢中心研究员衣喆就黑茶的健康功效进行了分享。从黑茶的历史、工艺讲到健康功效,就与会者的疑问进行了详尽解答,使其对黑茶的了解更加全面;和静茶修创始人王琼分享了茶的冲泡过程,带来一种生活艺术的享受,让与会者用一颗平常的心感受到茶的鲜爽与芬芳;北京东方国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总经理熊志惠主讲“凯瑟琳的下午茶”,教授如何品饮下午茶,还让参与者体验各种奶茶、水果红茶、花草红茶的调制方法,使他们爱上这样的饮茶生活方式。

    茶+非遗:传承传统技艺

    茶博会组委会认为,茶背后传递的是一种中国式生活方式,围绕它产生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些非遗传承人代代相传和时代创新,延续了历史的精神和当下的创造力,因此在茶博会上开设了“茶+非遗”活动区。

    在“茶+非遗”活动区,北京市东城区民间艺术协会会员赵淑琴现场制作的拼布小茶席,引起了诸多关注,在她的带领制作下,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一个个精美的作品得以呈现;北京市东城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风筝协会委员赵铁民带来了一堂生动的风筝技艺教学课,他通过生动的语言深入简出地将风筝的技艺精髓讲述,并教大家亲手制作风筝;得到清刺绣艺术家沈寿第四代传人濮慧菊口传身授的王晓燕展示了中国苏绣技艺,帮助大家了解苏绣技艺,并现场指导众人尝试。

    “茶+”风尚,让本届茶博会引入智能茶博会的理念和元素,领先打造新概念展会而熠熠生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