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兔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加工贸易能力不断增强,兔产业已经成为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潘种树在第三十二届中国兔业大会上表示,“但与其他畜禽产业相比,国内兔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落后,发展不平衡;兔产业资源分散、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畜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消费市场萎缩,新老问题的交织已成为制约兔产业发展的瓶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兔业迎来最好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带动国内兔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让“长不了”的兔尾巴“长”起来,成为兔产业领域所关注的问题。
抱团提质增产 打造兔产业“航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兔产业已由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品种,进入生产不断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成为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国已成为世界的肉兔、獭兔、毛兔生产大国,每年为社会提供兔肉66万吨、獭兔皮3000万张、兔毛1万吨、产值达3000亿元,小兔子已经成为大产业。
囿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养殖成本不断提高、种源品种日益退化及行业标准体系缺失等,兔产品出口萎缩严重。近十年来,国际市场疲软,加之国内兔业养殖散户没有市场话语权,有限的养殖利润被层层抽取。不对称的市场信息,更让兔业市场风险倍增,存活率、出栏率、商品率下降,养兔业市场也时常坐起“过山车”。
要使我国的兔产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仅靠单个企业或个人是无法做到的,必须整合行业资源,嫁接行业关联企业优势,以形成合力,从而提升竞争力,打造中国兔产业化联盟这艘“航母”势在必行!通过整合种兔、饲料、药品、笼具、加工、贸易、物流、商品养殖等方方面面的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或平台,严控标准,专业分工,集团营销,规模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家兔品质,增加产量,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提升兔业产品整体价值和收益,使兔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山东诸城雪莲兔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雪莲表示,按照“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动兔产业发展。养兔户要和农民合作社、协会组织紧密对接,及时掌握市场最新的肉、皮价格信息,加强沟通交流,掌握最新的市场价格动态,抱团发展,争取定价权。
“兔业企业还可以采用‘统一供良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提供标准兔舍、统一销售、统一物业管理、分单元饲养’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企业承担市场波动风险和收益,养殖户承担养殖风险和养殖收益。”四川皇嘉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黄同敏则表示。
“谁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如果改变现状,强强联合,形成合力,兔子的尾巴一样可以‘长’起来。”王雪莲表示。
布局全产业链 构建“兔+”生态圈
中国兔业主要包括肉兔产业、毛兔产业和皮兔产业以及规模极小的试验兔和宠物观赏兔产业。以河北为代表的兔皮加工业规模宏大,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兔皮的集散地和加工基地;以山东青岛康大、四川哈哥为代表的兔肉加工企业,实现了现代配套设备、现代加工工艺和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为兔肉的大众消费奠定了基础;以浙江为代表的兔毛加工取得巨大进步,在梳毛设备改造和加工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多年来,中国兔产业苦练内功,兔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但家兔业规范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长远和整体的发展规划,兔业全产业链体系构建相对落后于其他畜禽产业,在构建“兔+”生态圈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所谓构建“兔+”生态圈,就是在家兔养殖的基础上,激活上下游产业链,既发展草业、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又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肥源,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更为皮毛加工、科学研究等产业提供优质兔产品资源。
我国是出口冻兔肉的主要国家之一,每年出口量约占世界贸易的70%以上,冻兔肉也是兔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汉中指出:“我国兔产业深加工产品单一、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兔产业发展,离不开产品细分,从冻兔肉到兔食品,从兔肉到兔皮、兔毛,从饲料到养殖设备,从皮毛粗加工到皮毛制品深加工,从兔业养殖到观光农业……“小小家兔浑身是宝”,深入挖掘“兔+”产能,还需跨界“拔毛”,进而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兔+”生态圈。
中国兔业企业还需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发展自主品牌,以品牌发展带动效益提升,充分发挥中国兔产业位居世界之首的优势,逐步建立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兔业产业体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兔产品品牌
此外,还应走出去引进高端品种 ,推进实验兔种、宠物兔种发展,特别是推进具有国际水平的SPF级别标准化实验兔种基地建设,向医疗、科研、教学、医药等领域的国际市场提供实验用兔,加速我国实验动物及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的发展。
规范质量管理 实现与国际兔业接轨
兔肉具有“四高”(高蛋白、高赖氨酸、高卵磷脂、高消化率)、“三低”(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特点,被称为保健肉、美容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全球兔肉销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总体来看,我国兔肉和兔毛呈净出口态势。
2013年3月,中俄两国先后签署《关于兔业领域长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兔产品贸易合作协议书》,系列文件的签署为我国兔产业走出国门提供了政策支持、搭建了贸易平台。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近8年的兔肉出口基本保持在每年1万吨左右。同时,2014年出口量有较大提高,全年出口总量达到12868吨,比上一年增长31.99%。出口额5471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2.9%,主要出口到欧洲。
但我国出口加工企业整体效能不高,行业标准体系缺失,国际市场竞争力弱,特别是对欧盟出口过程中,中国兔养殖水平达不到欧盟检验检疫标准,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占到应有的地位。在兔产业出口过程中,中国肉兔的“动物福利”(让动物安静的死亡)、“活兔拔毛”等,长期成为欧盟乃至世界阻碍中国兔业出口的“绿色壁垒”,让中国兔肉输欧之路坎坷跌宕。
近8年年均兔毛出口量约为1382吨,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虽然2014年我国兔毛仍为净出口,但是对比上一年却有较大下降,全年出口量为830.92吨,出口额3152.11万美元,分别比2013年下降26.44%和20.27%。
四川省哈哥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翔东认为,中国兔业公司只有从种兔、饲料、牧草、兽药、设备、屠宰、加工等环节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才能顺利实现走出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秦应和表示:“在家兔养殖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家兔的舒适生活和健康成长,在生活空间、环境刺激和生理行为等方面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社团管理部部长孔培聪指出,借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东风和深化综合改革的强大动力,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加速培育优质产品,不断拓宽兔产品的市场空间,兔业增效、兔农增收、产业升级正显露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