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石永清,50岁,1986年参加农信社工作,现为内蒙古乌拉特农村商业银行先锋支行客户经理。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热心助人的处事原则赢得了同事和农户的信任。从事信贷工作28年间,累计发放农牧业贷款19600笔,至今没有一笔不良贷款,连续两年被评为乌拉特农商银行“三星级信贷员”。
“只要老石经手的事,他一定负责到底。”了解他的人笃定地说。
为啥?因为他不嫌麻烦。
第一个不嫌麻烦,是在做贷前调查时;第二个不嫌麻烦,是在跟农户打交道时;第三个不嫌麻烦,是在催收贷款时。
不嫌麻烦的石永清实现了他的目标——做一名合格的信贷员。
“只要老石经手的事,他一定负责到底。”了解他的人笃定地说。
“别人的饥荒暂时欠着,老石的贷款要先还上!”不只一个客户这样说。
人们口中的“老石”,就是内蒙古乌拉特农商银行先锋支行客户经理石永清。今年刚满50岁的他已经在信贷岗位上干了28年,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做事永远清清楚楚、做人总是清清白白。
“他放的贷款,绝对是这个。”跟石永清共事了5年的信贷员王全利竖起大拇指比划着。
为啥?因为他不嫌麻烦。
第一个不嫌麻烦,是在做贷前调查时。
每接手一个新片区,石永清总能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掌握辖区内的农户情况,靠的就是他自己总结出的“三步法”。
第一步,请来熟悉情况退了休的“老信贷”,跟着人家把片区里的家家户户、沟沟坎坎都走一遍。
第二步,和每个村的大队书记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可以侧面打听申请贷款农户家的情况。
第三步,借着下乡催贷、收贷的机会,抽空就去路过的农户家串个门、唠会儿嗑。村里有啥新鲜事?哪家添了新电器?谁家又有了挣钱的新路子?不占用整块的工作时间,只是说说笑笑、三言两语,“该知道的就都知道了。”石永清说。
别小瞧这不起眼的“三步法”,那可是老石搜集大数据的“土方子”,走走停停间,有用的信息都留在了老石的心里。
“你刚到我家,咋就知道我家几亩地、几口人?!”经常有农户会这样问。石永清有他自己的“笨办法”,700多农户的情况不可能全部记在脑子里,石永清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详细标注着每个农户的信用度、收入来源、经济状况、贷款额度……
正因为不怕麻烦,老石放出去的贷款都能做到“心里有数”,回收率很高。
第二个不嫌麻烦,是在跟农户打交道时。
去年寒冬时节,石永清上门催收农户刘青家的贷款,一进门就看见夫妻俩一脸为难。“石经理,我能不能晚几天还贷款?等我问亲戚借到钱马上就还!”刘青很不好意思地说。
石永清心里犯起了嘀咕,根据他的了解,刘青家还这15000元的贷款绝对不成问题,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原来,刘青家有两三万斤玉米待收,但是他家位置偏僻,周围又没有连片的玉米地,打听了几家收购玉米的商贩,都嫌成本太高不愿来收购。石永清听后便说:“别着急,我认识一个收玉米的人,看能不能帮上忙。”
“帮忙”所带来的“麻烦”可真不少。
石永清三番五次地劝说,收购商才答应帮忙,可刘青和收购商一个急用钱还贷款,一个暂时腾不出人力、物力来收购,收购商又不愿先付款,再收货。于是石永清又站了出来,他做担保人,给收购商打了一张欠条,保证收到玉米款后刘青家的玉米非他不售。
很快,拿到收购款的刘青第一时间还清了贷款。一个月后,收购商顺利地从刘青家运走了玉米,石永清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为什么不多等几天,刘青借来钱不是一样还贷款?”同事们看他寒冬腊月里这么一趟趟地跑,很是辛苦。石永清摇摇头说道:“村里人宁愿到银行贷款也不轻易跟亲戚朋友开口借钱,本来就有困难,再借钱不是难上加难了吗?我无非就是多打几个电话、多跑几趟。”
第三个不嫌麻烦,是在催收贷款时。
催收永东村胡树明家的贷款,着实让石永清费了不少精力。
这笔贷款不好收。
3万元的贷款最初是胡树明他爹申请的,中间转贷了几次到了胡树明身上,石永清是第三任接手的信贷员。
电话是空号,家里也找不到人。
“故意躲我?”石永清决定先试着找一找再下结论。
第一天,他早上7点去胡树明家没找到人,第二天便提前半小时再去找,后面的几天他5点起床就直奔胡树明家。持续一个星期的“扑空”,才确认了胡树明真的不在家。
“不是故意躲我就好办了。”石永清说。
此后,石永清每周都会抽出两天时间在早晚饭点出现在胡树明家,终于在两个月后的一天见到了他。
找到人,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像这种情况,向法院提起诉讼也是合情合理,这样也太折腾自己了。”看他为了追3万元贷款这么奔波,有朋友劝说道。石永清却有自己的想法,或许法院的强制执行是能让贷款回收更容易,却也没了人情味儿。“多跑几趟、多劝几句,得到的比耗费的精力多得多。”石永清说。
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信贷员,只有热心和耐心是不够的,客观和理性同样很重要。
凭借多年的信贷经验,石永清总结出了“赖账户”的几大特征:长期不在户口地居住、有赌博酗酒等不良嗜好、不孝敬父母、欠亲戚朋友的钱故意拖着不还……这几类人他坚决不会放贷款。
只是,总有人要破坏规矩。
有软磨硬泡,托关系送礼的,石永清都一一回绝,他说:“这种事只要有一次破例,就守不住原则了。”也有死缠烂打,找上门威胁的,石永清还是按规矩办事,他说:“邪不压正,我做得对、行得正,还用怕那些搞歪门邪道的人?”
从业28年,发放农牧业贷款超过19600笔,金额达到2.3亿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笔难收回的不良贷款。
石永清实现了他的目标——做一名合格的信贷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