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0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银政携手 开创为农服务新格局
——贵州省普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助农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李 博 通讯员 张超鸿

    秋分时节,云贵高原已有一丝凉意。秋雨绵绵之中,位于贵州省普定县沙湾农业大观园内的葡萄种植园却人头攒动,村民们正在忙碌着整理、包装刚刚采摘下来的紫王葡萄,准备发往贵阳。

    家住城关镇朱官村的杨艳,正是其中忙碌的村民之一。1年前,她将家里的6亩土地流转出去,随后开始到葡萄园打工。

    “让想种地的人多种地,让不愿种地的人安心在外发展。” 贵州省普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夏树伟告诉记者。普定县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试点县,2014年4月开始,该县以土地流转经营权确权颁证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盘活土地经营权,探索有效融资抵押”模式的改革思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土地流转促多赢

    “以前家里6亩地1年的收成也就三四千元,现在流转出去后,每年除了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流转金外,隔三差五到葡萄园里打工,每天还能有70元的工钱。”杨艳跟记者算了笔账,现在每年至少能增收一倍以上。

    而杨艳打工的贵州裕隆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走上了集约化种植的道路。

    该公司总经理齐林告诉记者,2014年开始,公司累计流转1100亩土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15年,开始规模化种植葡萄、石榴等作物。

    “通过土地流转聚集,规模化种植不仅提高了效率和收益,还能拿到信用社的贷款。”齐林告诉记者,通过土地确权颁证,公司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做抵押,共获得该联社1000万元贷款授信,目前贷款余额达800万元。

    据记者了解,从2014年7月普定县人民政府向首家试点企业——白岩思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颁发全省第一本《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开始,截至2015年8月底,该县已完成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17292亩,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42本,发放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15笔,流转土地近10万亩,累计贷款3810万元,其中普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贷款3610万元,占比达95%。

    为了促进和保障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规范开展,该县除专门制定了《普定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普定县规范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工作实施方案》《普定县经营抵押贷款风险准备金及贷款保证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外,结合自身特点,该联社专门制定了《普定县农村信用社“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细则》,在建立贷款资金监管机制和信贷台账的基础上,还将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试点特色农业保险。

    “未来如果发生抵押贷款的本息实际损失,将由风险补偿基金与农信社按一定比例分担,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信贷风险。”夏树伟告诉记者,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普定县人民政府和贷款大户共同承担,其中县财政安排引导性财政扶持资金200万元,贷款企业或大户则按贷款金额的5%交纳风险保证金。

    信合联村促发展

    土地确权颁证的实施,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变成了助农致富的筹码,而信合联村行动的开展,则让普定县的农村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2014年开始,普定县创新实施“践行群众路线,信合联村发展”行动,成立县、乡两级行动领导小组,并实行互派银政干部挂职制度。在全县所有行政村设立了金融支农服务站,由村支书或村主任任站长,村信贷员任副站长和金融副支书,一名村“两委”成员任金融专干,其他村“两委”成员为金融支农服务联络员,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参与、联社主抓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共同推动普惠金融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同步小康进程,实现了信用联社、农民、政府的三方共赢。

    2014年,白岩镇打油村韭黄种植能手杨生,在村金融服务站的引导下,依托韭黄种植技术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带领该村韭黄种植实现了技术性和集约型的转变,累计带动1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而此前,韭黄种植作为该村的传统产业,多年来一直停留在分散种植的阶段,没有进展。

    “信合联村发展行动通过村两委,可以让农信社了解百姓的需求,将贷款真正用于生产,引导产业链调整发展,促进农民群众赢得发展,农信社赢得了市场,党委政府赢得了民心。”普定县政府党组成员、普定联社理事长陈明龙说。

    截至2015年9月底,该联社存款余额31.09亿元、占全县市场份额61%;贷款余额24.54亿元,占全县市场份额38.09%,其中70%的业务在农村进行。自去年信合联村发展行动实施以来,存款增加了7.69亿元,存款增长80%在农村;贷款增加了7亿元,90%在农村。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