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拼服务”的时代,各家银行都“摩拳擦掌”,频出新招为服务提速、提质、提效。显然,优质服务在做到文明、快捷、高效的同时,还需“接地气”。
故事发生在山西省洪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一天,一位老奶奶和其老伴互相搀扶着来到洪洞联社甘亭信用社。由于大厅人很多,大堂经理张妍丽主动把两位老人带到了“爱心窗口”。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老奶奶问工作人员:“现在存款1年,利率是多少?”
工作人员微笑着回答:“1年存款的利率是2.6%。”老奶奶有点儿不解:“啊?这是啥意思啊?我们没上过学,不懂这些东西。”
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道:“利息就是本金乘上利率,就是您要存的钱数乘上利率。”尽管这样,老奶奶还是没听明白。大堂经理张妍丽赶紧上前用方言告诉老人:“老奶奶,就是1万块钱存上一年能赚260元。”
一句直白的方言让老奶奶乐了:“哦,这样啊,那我就明白了。让你们见笑了,我没上过学,普通话和算数,我都听不懂,不过现在我知道了,麻烦你了。”
大堂经理小张红着脸说:“不好意思,老奶奶,是我们没回答清楚,请您不要见怪。”
故事虽小,但是耐人寻味。普通话确实好听,可优质服务有时候恰恰需要“接地气”的方言;加减乘除虽然文明,但优质服务也少不了“接地气”的直白。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同样,1000个客户就有1000个服务要求。我们要力争做到与客户的默契,用“接地气”的优质服务温暖客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