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蔡 靓) 10月17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联合打造的《2015年度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总结了中国农村商业中的互联网新模式,在老农资行业里探寻新机会,探索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核心驱动力,探求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城,为农村市场带来未来增值点。
当天,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主办,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北京易动纷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万庄农资集团、宜信普惠、山东丰信农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等协办的2015中国农村互联网商业价值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峰会现场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市场同所有行业一样站在了“互联网 +”的风口前,原有的农村市场模式正在被互联网所改变。从农资上网到电商进村,从农产品进社区到消费品下乡,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传统农村的渠道、模式、物流和服务。特别是农业生产上端的农资电商热潮、下端的农产品网站销售以及串联上下游的农村金融互联网化等三大农村生产关系板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为此,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成立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课题组”以农资电商模式、县域金融互联网化、农产品电商营销这三大板块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农村市场中的农资、金融、农产品三个行业电商案例,全面比对不同形式的农资电商运行功效,解析农村电商创新关键引导者的思维实践,汇集出版了报告,为社会提供了一份客观、公正的可参考资讯。
报告认为,虽然农村市场存在互联网接入数量、物流配送到户、农村留守人口老化、消费水平不高等一系列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但从总的趋势来看,农村市场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崭新的蓝海。全国农村电子商务消费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1800亿元,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网购接受程度达到了84.41%,人均的网购消费金额预计在500-2000元之间,主要是买一些日用品、服装和家电品类商品。
报告指出,农村市场的电商化进程正在飞速发展,农资电商、农金机构电商、供销合作社电商正快速成长。农村金融机构打造电商平台,拥有扎根县域多年,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接近农产品生产地,可主打特色农产品;金融产品多样化,服务能力强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投入较大,能否盈利尚属未知;客户将商品质量与银行声誉挂钩等困境。发展供应链金融、拓展网上金融超市业务将成为农金机构电商平台的主要趋势。
报告认为,农村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下一个蓝海,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在政府关注“三农”发展的国有体制下,农村电商并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不仅是一个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是工商企业与用户互动的社区平台、助农政策落地的“互联网+农业”平台与抓手,农村电商应该把握好“模式+服务”的特点,将农村行业的特点融入到电商的形式中加以优化,加快中国现代农业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进程,用创新的思维、技术,给我国新农村带来一次深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