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初国内首家直销银行上线以来,各国有大行及地方股份制银行纷纷跟进,至今已有工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20家银行推出了直销银行。伴随着“互联网+”的浪潮,直销银行已成为传统商业银行顺应和融入互联网金融的利器。本文通过阐述直销银行发展现状,进一步探讨农村信用社开通直销银行的可行性。
直销银行发展现状
直销银行扎堆上线。去年年初国内第一家直销银行——民生银行面世,经过一年多发展,今年直销银行更是扎堆上线。目前,除了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等上市银行试水直销银行外,许多地方的区域银行也开始试水。
直销银行提供的产品种类齐全。目前,国内已上线的直销银行提供的产品可以分为三类:理财类产品,包括余额宝、P2P理财、票据理财、银行理财;传统存贷汇业务类产品,包括存款、贷款和汇兑;其他产品,包括基金、金银和保险。目前直销银行在售的银行系宝宝产品收益率普遍高于余额宝。
直销银行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民生银行为例,从2014年2月28日民生直销银行上线至今年6月底,其客户数量已超过210万,净资产超过300亿元,其中拳头产品“如意宝”申购额超过5100亿元,为客户回馈收益超过10亿元。这还只是显性效应,隐性效应是直销银行吸引了一大批潜在客户。同样以民生银行为例,210万客户里面超过六成是80后和90后,有很多客户第一次跟民生银行发生联系,不是在网点,而是在网上。
直销银行目前的不足和缺陷。一是直销银行建设中“仿造”现象比较突出,不同直销银行同类产品之间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缺少特色化、品牌化的产品,用户体验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二是没有突破传统思维,产品线总体比较单薄,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则更少,另外在传统存贷汇业务上也比较薄弱。三是多家直销银行业务线并未完善,只是搭起了直销银行的框架就匆忙上线,安全性及风险防控能力尚需加强。
开通直销银行的可行性
政策层面不存在任何障碍。在“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也正在发生变化,要求银行重新思考自身的业务模式,思考在哪些领域开展业务,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竞争。银监会已明确表态,金融机构可以在制度框架下采取设立事业部或独立法人机构形式开展直销银行、银行系P2P等互联网领域创新。目前,监管部门尚未对农村信用社进入直销银行领域有任何政策限制。
推广条件不存在任何障碍。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普及为农村信用社进入直销银行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客户基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2%,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69万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各类上网终端中,2013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基础在农村,目前业务网点基本已实现乡镇全覆盖,且经营历史悠久,与农民同根同源,一旦直销银行开通,通过广泛宣传,必将在农村市场获得良好的普及率。
科技层面不存在任何障碍。首先,通过新一代核心系统的自主开发,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储备了一大批一线科技人员,为直销银行开通提供了人才基础。其次,直销银行所搭载的无论是移动终端或者pc终端,其技术都已经成熟,具有简单可复制性。最后,实际上直销银行的前身就是个人网银,全省的网上银行系统已成功推出并稳定运行近一年,可以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思路,将网上银行由服务平台逐步打造成集合营销、理财、存贷汇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营销平台,迈出直销银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