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2015年春耕农资市场供应,确保农民用肥等农资需求,全国供销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对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关各地春耕农资市场形势进行了调查和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受国内经济形势仍较严峻、农业生产刚性需求、化肥出口政策继续放宽,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春耕形势整体向好,化肥等农资储备充足,价格平衡。
系统重视春耕工作
春耕服务工作开局良好
年初,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全系统发出了《关于做好2015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做好农资产品供应、农化服务、农资打假等工作,努力提升为农服务质量。四川、浙江、山西等省级供销合作社都向系统发出了加强春耕农资供应的通知,及时指导农资企业抓好春耕肥料等农资的保质、保量、稳价供应。
积极创新服务模式
服务农业现代化
春耕期间,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积极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多种新型农业生产服务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全套农业生产服务。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启动了“强化全程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题活动,全面启动春耕支农惠农服务活动,并召开全省供销合作社庄稼医院体系建设现场会。中农集团依托各地测土配方施肥中心、农化服务中心和植保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等综合服务体系,提供用肥、施药指导,全程服务农民的春耕生产。
此外,供销合作社还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庄稼医院、职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技能培训中的积极作用;以农资为媒介,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推动农资的减量增效;加快农资物联网应用与示范项目建设,提高农资流通效率,强化精准施肥和用药,助力现代农业及生态农业。
农民春耕备耕启动较早
系统备肥充足
2月中下旬开始,华东、华北等全国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返青用肥陆续开始,与去年相比农民用肥启动较早,部分企业2月中下旬开始陆续补充采购化肥。2015年预计春耕期间氮、磷、钾肥的需求量分别约为2300万、720万、375万纯吨;春耕期间氮、磷、钾肥的资源供给量分别为2589万、908万、613万纯吨;春耕期间氮、磷、钾肥的出口量分别为176万、65万、19万纯吨;预计2015年春耕期间,氮、磷、钾肥将分别供大于求113万、123万、219万纯吨。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已积极储备了氮、磷、钾肥651.38万、199.48万、194.47万纯吨,储备充足,能够保障农民春耕用肥。后期需密切关注出口情况,防止局部地区和局部时段出现供应偏紧。
化肥市场价格
保持低位平稳运行态势
进入2015年以来,化肥市场价格保持低位平稳运行态势,各主流化肥品种与今年年初相比有2.6-5.1%的涨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则涨跌互现。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监测,4月24日,我国尿素、磷酸二铵(64%含量)、进口氯化钾、复合肥(45%含量)的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为1711.53元/吨、3035.82元/吨、2205.33元/吨、2,053.27元/吨;较2015年年初价格相比,尿素、磷酸二铵(64%含量)批发价格分别上涨2.83%和0.26%,进口氯化钾、复合肥(45%含量)批发价格分别下跌1.58%和6.58%;与2014年同期相比尿素、磷酸二铵(64%含量)和进口氯化钾的批发价格分别上涨4.31%、7.53%和0.27%,复合肥(45%含量)批发价格下跌8.47%。后期春耕市场价格需要关注产能退出情况,以及国际市场、原材料市场等变动因素对化肥价格的影响。
新型肥料应用
前景良好
新型肥料的广泛应用是未来农资市场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形成及土地流转的加快,以及国家提倡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田托管、植保外包等规模化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过程中,农业服务规模化发展对新型复合肥、水溶肥等高效优质新型农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农资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