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7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公积金乱象缘自与房价不匹配

□ 财经评论人 郁慕湛

 

  公积金因为长时期与现实的房价差距太远而被搁置、冷落,因为搁置、冷落,其本身的贷款还款流动很少。这就给保管者留出很大的缝隙,公积金的乱象也就成为必然。

  最近,检察机关正在侦查一起有关某地公积金中心的案件,其营业部主任仅靠模仿前来贷款职工手迹的方式便轻松套取上千万元。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全国实际缴存职工1.06亿人,缴存总额6.47万亿元,缴存余额3.27万亿元。如此庞大一笔钱,公然敢于贪污套取的毕竟还是少数。但是据媒体揭露,巨额公积金成为地方小金库,却很普遍。譬如,银行想拉存款,地方政府为了找银行贷款也会“示意”公积金中心选择特定的银行存款;再如,公积金所有权和增值收益理当属于缴存人,可是常州公积金增值收入每年上缴当地财政3亿元;更有甚者,公积金及公积金增值部分俨然成了不少地方的“小金库”。

  公积金为什么会有这些乱象?

  有人以为,那是因为公积金的管理四不像:公积金中心不以赢利为目的,却掌管数以亿计的资金;采用的是属地监管模式,即所在地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使用、账户余额等由属地政府负责监管,名义归本级政府的公积金管委会管理,实际上只是挂个名。中央有关部委、省里对公积金也仅仅是政策方面的监督。

  我国公积金制度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1999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颁布实施,2002年曾修改过。对住房公积金系统的监督主要由财政、审计、社会监督构成。住建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住建部门分别会同同级财政、央行、地方银监会等有关部门,也负有对各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实施行政监督的职责。

  一项新事物刚开始的时候,相关管理、监控条例难免制订得有疏漏、不完善,但随着新事物的逐渐展开,管理和监控也会随之严密,相关的条例法规可以不断地修改完善,可是为什么公积金制度实施了十几年,其管理依然混乱?

  从深层次来说,目前的公积金与其本来目的已经不再相符。公积金制度本是为了有效建立和形成有房职工帮助无房职工的机制和渠道,住房公积金就是在资金方面为无房职工提供帮助。上世纪90年代,职工每人每月缴纳几百元,而单套房价即使在京沪等大城市大约也都在30万元以下,所以公积金是能在职工购房时起到大作用的。

  可是现在每个职工的平均公积金只有6万余元,即使工龄长达一二十年的老职工,其公积金也鲜有超过30万的,而如今在一线城市购房动辄就是一二百万,那点公积金简直不管用了。大多数职工尤其是最需要房子的年轻职工,即使每月按时缴纳公积金,甚至缴纳补充公积金,仍然买不起房子,而将公积金搁置。

  一方面积淀下来的公积金总数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监管方面的兴奋点也逐渐变冷而无所关注。这就给保管者留出很大的缝隙,公积金的乱象也就成为必然。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