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报告称必须坚持食盐加碘政策
本报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重点实验室日前发布报告,称我国依然存在碘缺乏病的风险,必须坚持食盐加碘政策。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我国儿童尿碘中位数的监测结果,将中国描述为“超过适宜量”。此后沿海地区的两会代表以及媒体密切关注,某些沿海城市已经非正式地允许销售非碘盐,并且呼吁放开非碘盐的销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重点实验室采用总膳食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国居民以及沿海地区居民的膳食碘摄入量的研究。研究报告认为,在我国,碘盐是补碘的主要载体。由于一般在我国上市的营养补充剂中均不含碘,如果食盐不加碘,那么膳食碘摄入量将恢复到食盐加碘以前,并且使得我国十多年来防止碘缺乏病的努力荡然无存。研究还发现,食盐的消费量过高是导致内陆省份膳食碘摄入量较高的原因。
专家介绍,我国存在碘缺乏病的风险,尤其是育龄妇女,孕期前和怀孕期间,必须保证充足的碘摄入量。
山东:领先研究应用物联网技术监管食品安全
本报讯 山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自2011年就组织开展了《物联网技术与山东省食品安全对策研究》,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专家鉴定认为,该研究在国内同类研究中达到领先水平。
这项研究提出了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监管的思路和措施,尤其站在一个省域的角度探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建设与应用问题,是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的一大创新。该研究论证了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行性,为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创造性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建设构想,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创新寻找到突破口;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应用过程;首次进行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东省食品安全对策分析,并提出搞好总体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组织核心技术攻关、建设监管系统、建立科学监管体系等多项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建议。
该成果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对转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式、促进协同监管,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创新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研究项目获得2013年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河北承德:4403名食品监管员“站岗”到村
本报讯 据河北省承德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表示,承德市已在市县两级成立独立的食品安全办公室,在220个乡镇(街道)成立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并聘请4403名村级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该市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治理、风险监测,确保百姓食品安全。
目前,该市食品安全形势基本稳定,近两年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主体责任,规范管理。有10121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承诺书,14237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作出了公开承诺。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