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7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融百晓惠农家
浙江路桥农村合作银行开展“百晓送贷”便民助农活动
□ 浙江路桥农村合作银行 许先和 黄保才 丁宗达

图为该行信贷人员将丰收小额贷款卡送到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户手中。

 

编者按:

  所谓“百晓”,是台州方言,意为见多识广、生活百事无所不晓,是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浙江路桥农村合作银行正是当地农村金融领域的“百晓”,以其敏锐的触角、细致的研究和创新的服务,为广大农户解决贷款难题。

 

  浙江路桥农村合作银行结合本行工作特点,自去年9月在桐屿支行率先开展试点,启动了“百晓送贷”这一便民助农、富民惠农活动。今年2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百晓送贷”活动迅速向全区推广开来,通过一走访、二授信、三发卡,将以往3天办结的贷款业务缩减到30分钟以内,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的融资难题,深受好评。

  上门服务

  “百晓送贷”中,各支行以村为单位,100多位客户经理,采取“登百姓门、问百姓需、解百姓忧”的工作方法,按照户籍登记资料对辖区内312个村居、10.2万户在籍农户逐一摸排,并结合此前金融普查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为每家每户建立个人信贷档案。然后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和当地人品好、情况熟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中,选取3-5人组成授信评议小组,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对具备法律规定贷款主体资格、且没有与该行发生过信贷关系的家庭,逐户评定授信额度,额度一般为3-50万元不等。

  额度确定后,客户经理、信贷员逐户上门,将印有户主姓名、身份证号、贷款授信额度、有效期和信贷员电话号码的“贷款预授信通知书”, 面对面送交农户当事人。农户可凭通知书直接进入审批程序,办贷时间只需30分钟。

  “白天农户不在家,我就晚上再去。一次不成,就多去几次。”蓬街支行百步分理处主任周新斌利用中午、晚上等工余时间,用5天将110多张卡送到农户手中。

  截至7月20日,该行共完成了辖内261个村居的“贷款预授信”工作,给31608户上门送发了“贷款预授信通知书”,新增授信额度45.7亿元,全行个人贷款授信与用信总户数达到7.5万户,占路桥区人口总户数的71.4%。

  随用随取

  路桥农合行通过“百晓送贷”工程,实现了从被动放贷向主动营销、从单一信贷支持到多方位金融服务的转变,广大农户和小企业主充分享受到了该行安全、方便和快捷的金融服务。

  以往,对农户首次贷款,银行要进行多方调查,最快也要三五天才能批下来,现在有了“预授信通知书”,从客户经理受理申请到贷款审批,30万元以下贷款1天就能入账,10万元以下的贷款30分钟就能办好。办好贷款后,客户可以使用“丰收小额贷款卡”取款,随用随取,不用不取就不发生利息,用多少天算多少天利息,且利率优惠,彻底改变了过去贷款期限的限制,灵活方便。

  此举得到了广大农户的交口称赞。路桥区新桥镇凤阳铺村的徐君剑说:“以前到银行贷款总担心贷不到款还要遭受冷遇,信贷员上门做调查又怕左邻右舍误认为上门讨账,影响不好。现在合作银行悄悄地送贷上门,既方便,服务好,利息低,而且事先授信,贷款时拿着授信卡就像取自己的存款一样,不再急得火烧眉毛。”一个星期前,他用信贷员送上门的“贷款预授信通知书”办理了一张丰收小额贷款卡,并取了2 万元贷款,解了一时急需。

  持续创新

  “百晓送贷”变被动调查为主动授信,变等客上门为上门送贷,确保辖区内每个符合条件的农户都能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解除广大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安家创业的后顾之忧,吸引了很多新客户,这也有力地促进了路桥农合行自身的发展。

  截至7月20日,全行各项贷款余额10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5.7亿元,增幅为18.3%,其中涉农贷款余额8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6.8亿元,增幅为25.7%。今年来累计向43574户个人客户和692家企业客户提供了各类信贷支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1573户和216户。其中95%以上是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农户。

  “百晓送贷”只是该行众多创新举措之一,同时与“百晓送贷”便捷服务相配套的是该行不断优化金融网点。去年该行在全市农信系统中率先跨区域在台州经济开发区开设支行,全行现有金融网点达44 家,占路桥区所有金融网点的三分之一,形成了遍布城乡发达的金融网络。

  “农信系统的根在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村,银行业只有不断改善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把根深深扎向农村这一沃土,才能枝繁叶茂,花艳果甜。” 路桥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金时江说。

  金时江表示,该行将以“支农小、优服务、促转型”为主线,深化“百晓送贷”工程,陆续启动“送贷进市场”、“送贷入企”等工作,巩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力推各项业务稳健持续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