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达是一个钢琴老师,年轻的时候在一个乐队弹琴,后来向往自由自在,不受他人支配的生活,就索性辞职不干了。她先后在大商场、咖啡店、酒店、教育机构、养老院等诸多场地弹过琴,最后选择了做上门的家庭老师,能掌控自己的时间,外加收入不低,一做就是20年,并一直乐此不倦。
琳达特别注重健康,每天跑步,常年吃素。她不喜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生活, 相反,她经常到人迹罕至、或无人知晓的地方去寻找灵感。乡野的地头、偏僻的小镇都有她的足迹,因此我跟着她去的地方,都是些连她自己也不清楚地名的地方,她找她的灵感,我寻我的体验,都是为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我也因此看到了美国最古老的加顶盖的桥,废弃在丛林中,再也无人跨越;一座有200多年历史的白色石头房子,空无一人,却被邻居在周围种满了精心修剪的杜鹃和玫瑰,仿佛那扇门随时会打开,飞出气球。
琳达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可能是德国后裔的原因吧,她做事极其认真,一丝不苟。我们俩还有一个相同点:只爱闻咖啡的香,却一口不沾。我是因为一喝胃就不舒服,她是为了健康只喝茶,喝的就是美国市场上最常见的立顿袋泡红茶。自从喝了我从国内带来的铁观音后,她来的次数就多了,每次都喝得心满意足。
为什么在美国就买不到中国这么好的茶?她问我,我也疑惑。
前几天爸爸妈妈来美国,还特地为她带来了茶。在“茶宴”上,爸爸是难得有机会对一个美国人谈中国的茶,因此说的眉飞色舞;琳达是生平第一次品尝了这么多种茶,还听到了中国的茶专家讲了这么多茶的知识,也是激动不已。一问一答之间,4个小时过去了。 最后,爸爸让她自己挑一盒茶回家,她选了龙井,如获至宝地回家了。
第二天下午,又收到了她的电话,美国式礼节的再次感谢。爸爸特地问她前一晚睡眠怎么样,她说一觉睡到大天亮,精神特好,然后还特地问了龙井放在什么温度下保存,能放多久等等。爸爸说“尽快喝掉比较好” ,殊不知后就这一句话却引发了她“醉茶”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绿茶打开后,久放影响茶味,所以“尽快”一般指3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美国人的概念不一样,尽快就是指几天而已。面对这么喜欢的茶,琳达回家第二天就开始喝茶了,早餐后的两杯使她精力充沛,下午回家又喝了两杯,一个晚上都在想着嫩芽在水中慢慢舒展、上下浮动的美妙样子,于是半夜醒了。喝了这么多年的茶,这可是她第一次看到茶叶啊。次日早上还是两杯,到中午的时候感觉很兴奋,头脑能集中做事, 弹起钢琴也是摇头晃脑,居然还很想唱歌。那天晚上,接着欣赏那天然碧色,品那一口清香,到凌晨3点还不想睡。第三天她突然意识到反常的亢奋可能和手中的茶有关,但看着万里之外带来的珍贵礼物,需要尽快喝掉,实在不舍得迟缓,于是又是两杯, 结果弹琴时发现双手微颤起来,无法控制。所幸停茶后的次日就安然无恙了。她并不知道,一直喝惯了高发酵的红茶,猛然改喝不发酵的绿茶,由于茶所含的茶碱较高,加上她连续喝得过量过浓,所以就“喝醉”了。
琳达昨天又来了,饭间我给她补上了一课,没有想到的是她听了一点也没有后怕,反而更加开心了,她确信身体能产生敏感的反应证明了自己拥有非常健康的身体,接着还沾沾自喜地补了一句:“有了醉茶的经历,可以在其他喝茶的美国人面前显耀并传授知识了。”饭后,我拿出了福建武夷山的“金奖大红袍”,她那双绿色的眼睛顿时又放光了。
为什么在美国就买不到中国这么好的茶?她问我,我也疑惑啊。
(作者为茶文化专家寇丹之女)
编后语:
为何在美国买不到中国这么好的茶?琳达疑惑,作者疑惑,编者也疑惑。“咖啡是欧美国家的饮品主流”这类话随着茶叶全球风的吹动已经不再入耳了,茶叶作为全球非酒精饮料的健康地位正蒸蒸日上。作为实力茶产国的中国,中国茶叶在进军美国市场的路上为何没有大张旗鼓,反而要靠旅美华人以馈赠友人的方式传播?编者相信,他们只是中国茶走向美国的传道者,大队人马就在不远处。你来加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