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最早用于织物的天然纤维,汉麻的排湿性是纯棉的3倍,可以屏蔽95%以上的紫外线,但是受制于技术,汉麻成为纺织原料的产业化进程一直很缓慢。由浙江省绍兴县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华通色纺公司联合西安工程大学、解放军总后勤部汉麻中心开发研制的新一代绿色保健纤维——汉麻与棉混纺纱,成功将汉麻与棉进行高比例混纺,解决了麻棉纤维混纺性差,混纺比例不易控制的难题,解决了一般棉纺设备不能生产高比例麻棉混纺产品的技术,大大推进了汉麻在纺织行业的运用。目前,该技术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也直接促进华通色纺公司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纺织材料研究权威专家姚穆在华通色纺公司参观时,看到该公司生产的汉麻与棉混纺纱、面料、内衣和家居系列产品,竖起大拇指道:“好!好!好!你们的产品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我为你们的转型升级高兴。”公司董事长季国苗感言:“坚持转型升级,使公司实现了质的飞跃,我们现在从麻棉色纺纱,到生产自主品牌的汉麻系列内衣、袜、家居床上用品,生产的能耗下降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市场前景看好,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产业急需升级
华通色纺原本是位于浙江省绍兴县滨海工业区一家普通的棉纺企业。处在绍兴这个全国纺织大县,纺织行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这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但是,纺织工业在快速的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工业能耗、水耗、产能规模盲目扩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为题凸显。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行业造成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我国纺织行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难。在这轮风波中华通色纺也未能幸免。
季国苗介绍说,他们经过分析认为,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自主生产能力,加快自主品牌建设,这样才能长远发展。同时绍兴市作为全国纺织产业的重要基地,传统优势行业纺织业仍居绍兴地区2008年各类产品出口之首,针对绍兴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和产业层次的低端化问题,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十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充型向质量效益型提升,企业必须考虑长远发展问题。
2008年开始,华通公司开始与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下属的汉麻中心、西安工程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始研发了新一代绿色环保纤维——汉麻与棉混纺纱,该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吸湿排汗、防腐、抗静电、抗紫外线辐射、织物拉伸强度高、无刺痒感,利用该色纺纱生产的织物具有抗菌、除臭、耐磨等功能,一改过去色差不均、易褪色的特点,解决了汉麻与棉混纺过程中的多项难题。
传统汉麻变新宠
季国苗介绍说,根据《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纺织工业将落后产能逐步淘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今后纺织行业将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纺织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在多年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华通色纺把目光投向了汉麻这个传统产品上。季国苗介绍到,汉麻制品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纯天然绿色环保产品,顺应了当今追求返璞归真的潮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汉麻纤维产量高、种植简单、比种棉花的经济效益好,汉麻制品在国际上没有配额限制,可以提高纺织业的市场竞争力,调整纺织业的产品结构。麻类服装因其独特功能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发达国家市场需求年增长在30%以上,国内市场也具有相同的趋势。汉麻具有强度更高、吸湿性和抗菌及防紫外线功能更好等优点。同时由于欧盟等国家对汉麻服装没有进口限制,因此汉麻类服装的出口具有广阔的空间。但是汉麻的纤维木质素含量特别高,是一种竖纤维,很硬,纺织起来也很难,但是要把这个木质素全去掉,汉麻的纤维又很短,所以怎样让它又长、又细,成为实用性较高的天然纤维,是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华通色纺公司联合西安工程大学、解放军总后勤部汉麻中心开发研制的汉麻与棉混纺纱便解决了这个难题。
2009年,华通色纺公司投入1亿元,上马年产6000吨汉麻与棉混纺纱项目,并被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一家集棉花收购、加工、仓储及色纺纱生产一条龙的新兴科技型企业站在了绍兴这个纺织大县的产业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