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是年终结算、物流消费的旺季,市场上现金大量流通,假币频现,应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
根据假币收缴区域数据分析,农村地区假币收缴数量是城区的2.5倍。假币持有者通过到偏远农村购买牲畜,或用障眼法换钞,使农民、中老年人等群体上当受骗。
在反假工作中,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遏制假币犯罪,维护人民币国家法定货币地位。
一是加大反假币的宣传工作力度。要把人民币反假宣传工作纳入有关部门考核工作日程,利用多种渠道,把人民币防伪措施及假币的鉴别方法等反假币知识带给客户。通过有效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防假意识和技能,降低个人误收假币的风险,同时促使广大客户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抑制假币的流通,从而防止假币泛滥。
二是加大电子机具布放,发挥辨假仪器作用。实践证明,作为识别假币的最有效手段,点钞机、假币辨别仪等电子识假工具应被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公安部门可以联合识假设备生产厂家,采用免费赠与、宣传出售等方式,大力向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推广使用,以维护人民利益。
三是突出重点,构筑农村反假网络。要根据新时期制贩假币犯罪的新特点,把工作重点确定在农村,建立农村反假货币工作长效机制。推广培养反假货币工作宣传员、辅导员的做法,培训农村反假货币工作骨干,建立农村反假货币工作网络。
四是信息共享,建立反假币快速反应机制。要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对高发类假币重点研究分析,追寻假币源头,加大金融机构、反假联络办公室、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力度,有效打击假币犯罪。
五是专项打假,严厉打击假币犯罪。积极开展反假专项行动,从制假、贩假源头上进行打击,将现金流量比较大的地域、假币收缴量大的假币流行区域作为假币流通监控点,设点布防,增强打击效果,降低假币犯罪案件发案率,坚决杜绝制假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