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 推动“新网”科学发展
“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成立并揭牌

图一 双方签字后握手祝贺。
图二 为特聘专家颁发证书。
图三 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图四 座谈会现场。

  本报讯(记者 曲丽赢) 12月19日上午,中华合作时报社与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联合在报社举办“农村现代物流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对农村现代物流和“新网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报社与规划研究院联合组建的“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同时举行了成立揭牌仪式。

  座谈会以农村现代物流发展与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为主题。专家们认为,农村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方面,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供销合作社系统是农村流通的主导力量,是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主力军。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加强对农村物流的信息传播、理论和政策研究及规划设计,推动农村物流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们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说,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成立填补了我国物流业界和农村流通产业领域的一项空白,对于落实国家关于流通体制改革的部署和物流业振兴规划,具有积极意义。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物流界和供销合作社系统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和综合优势,为全国农村物流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进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形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信息中心主任、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查迎新,中国物流学会物流规划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李锦莹,签署双方合作的“备忘录”和“共同协议”,一同为“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揭牌,并为特聘专家代表颁发了证书。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秘书长程庆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副巡视员刘改芝出席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出席座谈会的专家代表分别是: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国内贸易专家、电子商务专家、农业部农产品市场流通专家、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中共农业部党校副校长、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朱守银研究员以及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他们对农村物流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贺,对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工作方向、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基地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全力地支持、配合和参与物流研究中心相关工作。

  著名流通和物流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顾问、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丁俊发,著名物流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贺登才,因另有公务未能出席当天的活动,他们对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分别应邀担任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和高级顾问。

  报社副总编辑冷霞主持了座谈会。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和中华合作时报社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致力于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振兴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查迎新 

  成立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是报社与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策划了很久的工作。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报社要组建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这主要是因为报社所服务的行业——供销合作社是我国为农村服务的主要阵地,无论是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是新农村建设,供销合作社都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作为服务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行业媒体,推动农村现代物流发展报社责无旁贷。

  报社在多年为行业、为“三农”做新闻宣传的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一个现代媒体,不仅仅要做好报纸、杂志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还要更多地涉足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方方面面。利用报社舆论宣传的优势,借助报社人才智力的优势,与专业的研究机构合作,与高等院校合作,做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这样可以与报社的新闻宣传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媒体在舆论引导和服务“三农”中的作用。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报社的新闻传播手段、平台逐渐丰富起来,报纸、杂志、声像、网络、手机报等平台对推动农村现代物流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所以我们也想借助研究中心的成立整合我们的传播资源,更新传播手段,与专业研究机构一起推动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

  供销合作社近些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大力推动的“新网工程”建设,以及当前如火如荼发展的电子商务,这些都与农村现代物流密切相关。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我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中心成立以后要为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提供信息传播、理论研究、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充分发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外脑”和“智库”作用,以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两种功能并举,致力于我国农村物流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物流业的发展和振兴。

打造城乡一体化物流产业链

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 李锦莹

  农村物流研究中心成立对于中华合作时报社和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是一件大喜事。我们也肩负重任。首先,我表达一下,物流采购联合会何黎明会长、贺登才副会长对农村物流中心成立的关注,丁俊发会长还特意发来短信,对物流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贺。

  物流业是支撑农村经济、农村改革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推手,也是城乡物流对接的一个基础。中华合作时报利用媒体渠道,利用对农村物流专业管理机构和对历史上农村流通的把握,结合物流规划研究院拥有物流规划方法论及物流规划全产业链多年的研究和规划经验,组建这样一个专业机构,双方在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思路上,会走得更深,走得更宽、更远。农村物流的研究对于中国冷链物流、城乡物流一体化和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个人认为,第一,农村物流发展难的原因在于农村生产组织方式落后,以前农村家家户户的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有什么样的生产组织模式,就有什么样的物流组织和服务模式。农村物流的规划研究旨在用物流业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推动和支撑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生产。只有这样,农村物流的需求才会有规模化,农业物流才会得到重视,发挥显著效益。第二,要提高农村物流的附加值,就必须结合城市物流。城乡物流要一体化发展,研究农村物流要从农业生产原材料的组织开始到消费终端全过程的研究,更要把农产品的增值物流部分作为重点,提高物流效益的研究使我们的研究更有可持续性。

研究农村物流应注意三个问题

农业部党校副校长、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  朱守银

  首先,中华合作时报社与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联合组建了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开展对农村现代物流问题研究,这是社院合作成功典范,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这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振兴物流产业规划》精神要求的重要举措。在农村物流研究上,在物流实业发展上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业界对于这个机构的成立,对于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有很大的期待和希望。我对此表示热烈祝贺!对于我能够作为被首批聘请的特约研究员,感到荣幸并表示衷心感谢!

  其次,成立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一体”建设,对于城乡发展一体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对于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三农”问题的研究人员,对于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我同样寄予很大的期待。

  第三,从“三农”的宏观环境看,农村现代物流的研究应该在系统论理念指导下进行。诸如,应该站在全国经济社会的宏观高度,站在全国现代物流体系的角度,站在农村农业的大系统视角,研究一些结构性问题。注重微观问题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注重宏观体制、制度性问题更为重要。

  由此,我认为,开展农村现代物流研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注重研究基地的建设。研究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建立一些可以跟踪研究的基地。二是要注意研究农村现代物流业问题的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问题。这对于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三是应当对一些关系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应用问题深入研究。因为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是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最有效切入点。

提升“新网工程”建设质量关键在物流

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副巡视员 刘改芝

  我代表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对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此前,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编农村物流规划时,我们就觉得缺少抓手,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再早一点成立就好了!

  一直以来供销合作社是农村流通的骨干力量和主导力量。我们认为,供销合作社也是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新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重点问题在于物流配送是“短板”,这方面严重制约“新网工程”建设的发展。所以,总社领导确定,明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工作重点是要提升“新网工程”建设的质量,而提升“新网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点还在于物流配送!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成立,非常有利于我们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工作的开展,我们觉得有了依靠!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成立,能够推动“新网工程”建设的发展。中华合作时报社的媒体传播、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的专业规划加上专家团队做坚实的后盾,相信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将为农村物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两个倍增计划”离不开农村物流

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洪涛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流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等,农村流通体系在不断地完善,但是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尤其是农产品流通体系。

  我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大国,每年农产品产量有18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国,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然而我们的农产品物流相对来说是滞后的。农产品从田间走向餐桌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损失,数量相当于上亿亩农田的产量,我们的18亿亩农田资源本来就有限,所以说这个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农产品物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十八大提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最基本的就是民生消费的小康。没有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这个目标难以实现。另外,十八大提出“两个倍增计划”--人均GDP倍增和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农民生产的鲜活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不解决,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就很难实现。此外,我国经济将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中速发展阶段”,经济总量增幅下降,如果能提高流通效率,就相当于增加了经济总量。从这个角度看,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无论怎样说都不为过。

  然而,我们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历来是很薄弱的,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没有解决。这也充分说明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成立的必要性。而我能成为该中心的专家,能在这个平台上做些工作感到非常荣幸。农村物流研究中心从成立后,作为特聘专家,我将竭尽所能,将科研成果与实际结合起来,在这个平台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

  中华合作时报社顺应形势实现转型,突破传统报纸发展模式,走向集报纸、声像、网络、论坛、研究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多元、立体化发展,这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合作时报社也肩负着带领数亿农民以及中小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走向现代流通的重任和历史使命。

抓好农村现代物流是供销合作社的天职 

总社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秘书长 程庆新

  非常高兴参加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成立暨揭牌仪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全国“十二五”规划都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农村现代物流属于服务业,自然也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农村物流既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也属于生活性服务业,是涵盖了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全领域、全过程的农村现代服务业。

  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成立,致力于研究和解决较为复杂的农村流通问题,非常有意义。这些年,农村流通领域问题不少,可以说乱象丛生,旧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在机构改革后,商业部及国内贸易部(局)先后撤消,商业、粮食、物资等流通领域行政管理机构先后归于消失;供销合作社变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经济组织而不是行政机构,出台不了农村流通所需要的政策规范,也没有制定法规、依法监管的职能。农村流通领域成为监管的死角,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在所难免了。

  农村流通的核心问题是农产品流通问题,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要抓住这个关键节点,这个“软肋”。农村物流非常复杂,因为农村物流很难,遇到这样的难题,许多人都予以了回避。中华合作时报社和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把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组建起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成立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要大力支持,这也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

  供销合作社主要职责在农村流通,如今,代表农村生产性物资供应的包括化肥在内的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大宗农产品的棉花,50%-60%及以上的经营量仍然在供销合作社系统,主渠道的功能仍然存在。但是,供销合作社如果不把农村物流尤其是农产品物流做起来,就无法充分履行自己的功能和定位,供销合作社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件事。现在,由报社和物流规划研究院联合成立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把农村物流发展研究担当起来,可以说正当其时。

  应该说,报社也有力量做好这件事。我作为总社新闻主管部门曾经的新闻负责人,见证了中华合作时报社的改革和发展。现在,报社不仅集报纸、杂志、声像、网络、手机报等多种现代媒体于一身,而且总社的信息中心还设在报社。这样,在进行农村现代物流研究时,就可以把商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甚至“四流合一”进行资源整合和功能集成,因为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作支撑的。报社联手物流规划研究院进行农村现代物流研究是最有条件的。

  我相信,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专业上的指导、技术上的支持、学术上的交流,在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的热情帮助和关怀下,在总社系统和报社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座谈会发言的标题为编者所加)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