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立足本土 服务“三农”
打造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新风貌

安徽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 张 洪 胡兰兰

  作为安徽省池州市地方性金融机构,安徽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现有营业网点50个,遍布贵池区乡镇,是贵池区服务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该行积极实施“农汇通工程”, 不断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构建农村地区支农、惠农、便农新篇章。

  组织健全,措施得力,“金农卡”架起支付结算的新桥梁。  

  “金农卡”是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联借记卡。为提高“金农卡”的发行量,多年来,九华农商行对该卡免收年费和异地跨行ATM机取款交易手续费。同时,细分市场,推出多种服务,以“亲情金农卡,服务农民工”为口号,对农民工客户推出发折配卡方案,实现“一个账户两人管理”。即:丈夫外出挣钱打卡、妻子在家持折理财,提高了“金农卡”的实用性。

  借助九华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融合农村金融特色,九华农商行精心设计出了一款以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图像为封面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银联借记卡——“金农祈福卡”,丰富了银行卡品种,推动了农村支付结算系统的发展。

  加强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用卡环境。

  硬件投入,确保24小时服务。自2008年开始,九华农商行积极着手农村地区的自助服务设施建设。先后布放了46台ATM机,设立了3个离行式自助服务区。仅2011年,该行ATM自助设备的年交易量就达到159.99万笔,交易金额8.8亿元,改善了农村地区银行卡的应用状况,让农民实现了“不出村就可存取款”的愿望。

  拓展POS特约商户,引导农村居民用卡习惯。2009年,九华农商行开始改写当地农村特约商户“零记录”的历史,全面推动特约商户发展。截至2011年底,特约商户发展了499户,POS机具安装了532台,贵池区20岁以上成年人人均受理POS终端达到每万人12.96台,为农村消费市场搭建了用卡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用卡的意识。

  推行助农取款服务,营造便捷的用卡环境。2011年,九华农商行为解决部分偏远乡镇村金融服务“盲点”问题,率先在池州市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按照“少投入、快见效、简便易行、风险可控”的原则,先后在贵池区牌楼镇大山村、丰收村等行政村发展了72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民使用银行卡营造了方便快捷的环境。

  加强银行卡受理结算体系建设,把大小额支付结算系统向网点延伸。

  为了加快结算速度,减少落地转汇工作量和转汇差错, 2009年至2011年,大小额支付结算系统由原来的一个机构增加至50个机构,支付系统接入网点率达100%,进一步扩大了支付结算范围,结算到账速度明显提高。

  发展渠道业务,把自助平台向客户延伸。

  近年来,短信平台、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走进千家万户。针对农村市场客户群体的特殊性,九华农商行采取点对点的营销策略。编写了《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操作案例》和《他行网银汇入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操作案例》,手把手地指导客户进行网银等电子银行产品的操作,实现了农村市场群体通过电子银行交易与安徽省内金农卡、异地农信机构银行卡以及向其他银行卡间免费转账的功能,到账及时快捷。

  拓展结算方式,实现支付结算产品多元化。

  2008年10月11日,九华农商行综合业务系统中农信银汇票签发系统正式开通,以圈存资金的方式签发农信银汇票。同时还开办了“华东三省一市汇票”和“银行本票”业务,以满足不同层面的客户需求,丰富了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手段。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年来,九华农商行立足本土、默默耕耘,已经在广大基层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凭借着一份服务“三农”的执著,该行还将续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