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省德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销售收入达59.86亿元,利润总额9.03亿元,资产总额已达11.84亿元,入社农户人均同比增收900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600元。
2011年以来,德阳市社着力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机制,共同研究和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农民实现自我增收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市场供应、平抑市场物价、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只有增强其经营活力,提高管理能力,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基于这种认识,德阳市社在大力引导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更加注重引领一批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运行监督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区域性、行业性联合会,通过联合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2011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274个,比2010年新增170个,入社入会农户达到59.5万人,联系带动农户62.6万人,注册资本4.8亿元。2011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9.86亿元,利润总额9.03亿元,资产总额已达11.84亿元,入社农户人均同比增收900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600元。
通过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也在“升级”。据了解,德阳市现有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48个,市级示范社53个。罗江县略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201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组建营销合作社抱团销售
“在这里买农产品,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货真价实,是地道的农民自产自销产品。”绵竹的赵大妈在该市一家农产品自产自销门市部里选购农产品时,不由得称赞起来。据了解,为了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销售平台,同时让市民有买农产品的地方,2011年5月,绵竹市社组建了营销合作社,在绵竹市区提供了一间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入会农户的农产品开始在这里进行集中销售,鸡蛋、米、茶叶、花椒油各种当地农产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尤其引人注目。“我们把本地的各种农产品收集到这里,供市民们购买,如果有单位或大的经销商来,我们就马上组织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批量生产,实行统一销售。”绵竹三溪香茗茶叶公司总经理范锐说道。
“营销合作社如果要很好地发展,就要有一个领头的,所以我们选择当地茶叶龙头企业。”市社人员介绍说,“他们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在销售自己公司茶叶的同时,也会带动其他农产品的销售,这是一种抱团销售模式。”
在业内人士的眼中,绵竹组建的营销合作社,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集中同类农产品进行经营销售,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又让利于消费者。“2012年,我们将在旌阳区也推广这一模式。”市社有关负责人说道。
(刘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