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2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倾情支农60年打造四川最大零售银行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举行成立六十周年大会及金融服务展
特约记者 郝冀川 陈黎

  “十大感动人物”颁奖现场。本报首席记者 蔡靓 摄
  特约记者 陈宏 摄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华在会上指出:

  “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农村金融机构”

  本报讯(首席记者  蔡靓)12月19日,庆祝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大会及金融服务展在成都举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分别致贺信。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农村信用社和4万多名农信员工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希望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四川经济建设中谋求新跨越,实现新突破,收获共繁荣。

  60年前,四川第一家农村信用社在泸县黄舣乡成立。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农村信用社扎根“三农”,艰苦奋斗,谱写了从“草根金融”迈向现代金融的时代凯歌。

  经过60年发展,特别是自2005年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以来的快速发展,四川农信跨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截至今年11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有机构网点5665个,员工4.7万人,各项存款5044.4亿元,是省联社成立前的4.2倍,存款总量位居四川省第二;各项贷款3325.1亿元,是省联社成立前的3.6倍,贷款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华在大会上指出:“回望历史,我们充满自豪;放眼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未来五年,我们将集中力量,全面建成专业的‘三农’银行,现代的流程银行,一流的责任银行,强大的科技银行和先进的文化银行。未来十年,我们将建成四川存贷规模最大、竞争实力最强、经济效益最好、社会声誉最佳、员工收入最高的现代农村金融机构。”

  大会还表彰了四川省农村信用社 “十大贡献集体”和“十大感动人物”,并揭晓了“十大历史事件”。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渝,副省长黄小祥,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出席庆祝大会或庆祝活动。

  从1951年成立至今,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在山寨、乡村和牧区,始终坚持履行“与农共舞,助农致富”的社会责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百姓共同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

  服务“三农”

  2056万户农户

  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2010年11月16日,全国首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系统”在三台县农信社正式上线,使农户在ATM机上取贷款变成了可能。

  2011年6月15日,四川省首辆汽车银行在西昌农信社诞生。

  这样的“首次”,不仅仅让“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就可获得金融服务”这一梦想照进了现实,也让填补金融服务空白的尝试有了多种可能。

  据了解,至今年11月底,除成都外,四川省158家县级联社(农商行、农合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系统”已全部上线。至今年11月底,四川省农户小额信用社贷款552.03万户,余额达到348.35亿元。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让四川省2056万户农户享受现代普惠制金融服务。而通过在乡镇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布设POS机、转账电话、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设备,完善了乡镇、村一级地区的支付结算网络,延伸了支农服务渠道。

  目前,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向县域投放自助设备1761个,POS机6599台,EPOS机24803台,自助设备投放位列四川省同业之首。

  截至2011年11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已经建档并授信的农户数达1229.99万户,农户贷款户数为1134.29万户,贷款余额1452.82亿元, 占贷款总额的43.69 %;涉农企业贷款户数为123479户,贷款余额876.13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的26.35 %。

  破解难题

  3种贷款模式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担保抵押难、评级授信难,为此,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上,作了大胆探索和尝试,持续加大信贷投入。

  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四川省农信社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了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整贷零还贷款、积分贷款、循环贷款等“跨越通”系列信贷产品。

  针对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先后在广汉、简阳、涪城、雁江探索互助式会员制担保、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三种贷款模式试点,并总结出了“广汉模式”、“简阳经验”,并在全省农信系统推广。

  为规范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提供制度支撑,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制定了评级授信、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40多个制度办法,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扩大审批权限,推行“一站式”办公,开辟了服务中小企业“绿色通道”。

  截至2011年11月末,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向2.94万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364.76亿元,贷款支持中小企业的户数占全省金融机构总户数的50%以上。

  支持创业

  一年2241笔微小贷款

  金额高达4亿

  为更好地服务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引进微小贷款管理技术,于2010年8月在德阳的罗江和旌阳联社启动了试点工作:紧扣微小企业市场的特点,开发出“惠商贷”、“惠薪贷”两个品牌三个贷款产品(信用/保证类贷款、房产抵押贷款和公职人员贷款),初步建立了适合微小企业客户特点的贷款业务运行模式。

  自去年11月中旬开办微小企业贷款业务以来,一年时间内,已发放微小企业贷款2241笔,金额44690万元,无一笔逾期和不良,贷款对象涉及生产、加工、服务、贸易、养殖、运输等行业的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据悉,四川省农信社计划两年时间内,将试点成功的微贷技术推广到在全省158家县级联社。

  除此之外,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还与各级团组织合作,创新推广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春雨行动贷款,共发放以上创业类贷款60亿元,支持各类创业人员25万人。

  未来方向

  履行社会责任

  打造四川最大零售银行  

  近年来,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着力增加县级以下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及从业人员,提高物理网点和人力服务的覆盖率。

  截至2011年11月末,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共有营业机构5665个,分布于全省21个市州181个市县级城市和3404个乡镇,乡镇网点覆盖率达78%,承担了全省三分之二的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

  “农信社的成长离不开广大的农牧民,农牧民的生活和生产同样也离不开农信社,这就是我们的金融服务大方向。”四川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华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凡是金融服务的空白点都是我们的阵地,我们要把四川农村信用社,办成四川最大的零售银行。”

  据了解,截至2011年11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766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044亿元,居全省同业第二位;各项贷款余额达3325亿元,居全省同业第一位,成为全省资产规模最大、资金实力最强、服务网络最广的金融机构。

  其中,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2611.2亿元,发放了占全省金融机构80%以上的农业贷款、90%以上的灾后农房重建贷款、100%的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贷款,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

  “我们下一步将为实现牧民定居跨千年的突破,继续履行社会责任。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没有一分钱流到川外,是名副其实的四川省自己的银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杨家卷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