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1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社团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加快市场化建设、强化行业服务、拓展业务领域、扩大社会影响和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场化建设有新突破。2011年,各协会认真贯彻落实总社《主管行业协会市场化发展的意见》,在内部治理、业务拓展、提供服务等多方面引入市场机制、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市场化发展步伐。经纪人、食用菌、贸易企业等协会建立和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
服务能力与水平有新提升。2011年,各协会在推动服务功能多样化、精细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向政府建言献策、引导行业发展、为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化肥淡储与产销优惠,棉花良种补贴、新疆棉运输及纺织业税率扶持,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等政策建议,得到政府部门采纳,促成了相关政策的落实。果品、棉花、茶叶、农资等协会,相继推出了行业报告、发展指南和市场预警等高端服务产品。
业务活动有新拓展。2011年,各社团原有活动常办常新,新辟业务生机勃勃。中国棉业高峰论坛、国际棉花会议,农资会长会与农资经销商年会,茶业经济年会与茶叶博览会、中华菌文化节、首届苹果农超对接会、海峡两岸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全国皮毛会议、企业科学发展论坛等活动,都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开端良好。
社会影响力有新提高。各协会的行业活动异彩纷呈,不仅受到产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对行业和全社会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蜂产品、再生、畜产品、日杂等协会在制修订行业标准上做出了新的成绩,得到了会员、行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自身建设有新面貌。各社团更加注重会员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调整。今年,会员数量稳定增长,会员范围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会员种类也由农户、产销企业向科研机构等组织拓展。各社团会费收缴和服务性收入均有增长,盈力能力有较大提高,承担政府委托项目逐年增多,社团的人员队伍进一步扩大,自身实力进一步增长。
(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