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朴方”这3个字,和中国的残疾人事业紧紧相系。邓朴方无疑是个富于传奇色彩的名门之后。他的家庭比较特殊,但是他从来没有享受过特权。高位截瘫的他不屈从于命运,拖着病残之躯为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而奔走呼号。他致力于弘扬人道主义,却曾遭受过不人道的待遇。有人说,他个人的大不幸,因此成为中国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之大幸。
投身于中国残疾人事业
邓朴方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就是他一手创建的。当年,他在301医院住院的时候,一个叫陈晋云的教授曾经三次提出中国应当发展康复医学,这给了邓朴方很大的启发。
自1983年起,邓朴方和同为残疾人的王鲁光(王树声大将的儿子)等开始筹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邓朴方创业之初只是想成立一个残疾人康复中心,但随着对中国残疾人状况的深入了解,他决定把残疾人的福利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工程,推向全国的各个角落。198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成立,4年后这个基金会与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合并,组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邓朴方任首任主席。
邓朴方为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许多感情。他看到残疾人不能就业、不能上学,没有钱摆脱贫穷,甚至遭受不公正的对待、歧视、偏见,他感到痛苦。更让他痛苦的是,有时没有力量去帮助他们解除痛苦。而每做成一件事情,看到他们从困境中摆脱出来,那种激动的心情常人无法体会。他说:“残疾人事业是让人流泪的事业。做不成事情要流泪,做成事情也要流泪,每一件事情都激励我继续前进。”
在残联初建时没有基层组织,他决心把县级残联建立起来,亲自去湖南考察工作。他发现每次开会讨论,与他随行的一位副理事长总在打盹。邓朴方因此对他的工作表现不满意。一年后,湖南省县级残联却在这位副理事长的努力下全部建立起来了,他也因病去世了。得知真相后,邓朴方说:“他忍着病痛,把县级残联建立起来,这样的人是非常伟大的。而我当时却有歧视的想法,我现在想起他是很内疚的。”每每谈到动情处,他的眼睛湿润了。
众多国际荣誉的背后
中国残疾人事业由小到大,从单一的收养救济型发展为以“平等、参与、共享”为目标的综合性社会事业;残疾人由受助者成为参与者,生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外界认为,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与邓朴方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邓朴方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他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建立起人道主义的思想体系,只有在人人相互尊重、大家共同富裕的社会环境中,中国残疾人的生活才会得到根本的改善。在他眼里,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是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关怀弱者、尊重人权。他说,人道主义思想中有值得注意的一个范畴是博爱,爱生命,爱他人,爱人类,爱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这些年来,邓朴方以残躯诠释着博爱,经常到基层调研。所到之处,邓朴方与各级党政领导座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查看各种材料,详细了解残疾人工作生活的情况,并深入社区、工厂、贫困残疾人家庭,与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面对面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2002年2月,邓朴方坐着轮椅,深入到广州、顺德、佛山、惠州、汕头、潮州、揭阳等地的城市、乡村,调查残疾人的工作、生活状况,研究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前景。10天的岭南之行,邓朴方风尘仆仆,从珠江畔到南海边,不顾疲弱之躯,连续考察了广东省7个城市的残疾人工作,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两天的汕头考察中,邓朴方对这里的残疾人工作普遍感到满意,唯独为一件“小事”发了脾气。
在汕头市举行的残疾人工作座谈会上,残疾人高光汉反映:因为许多健全人假冒残疾人用三轮车搞营运,扰乱了城市交通秩序,有关部门说一时真假难辨,为了维护特区形象,干脆取消了三轮车营运,使一些靠三轮车营运谋生的残疾人的生活成了问题。听到这里,一直乐呵呵的邓朴方脸色凝重起来。耐心听完有关部门解释后,他严肃地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你们说这样决策是因为真假难辨,这话很不负责任。六部委早有文件,过渡期内,允许部分残疾人有条件地搞营运,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怎么能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呢?关键是认识问题,管理问题。”他又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哪。残疾人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任何时候都要优先考虑到他们的利益。”恳切的言辞,令在场者为之动容。
2008年5月,中国四川发生特大地震。邓朴方在第一时间要求尽快组织力量,做好残疾人受灾情况的调查和救助工作。次日,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灾区提供300万元慰问金,各直属单位及职工踊跃捐赠善款41.8万元,用以支持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并准备大量轮椅、拐杖、颈托及腰围等物品运往灾区,帮助残疾人受灾群众解决生活急需问题。邓朴方一次次听取了残联系统抗震救灾的工作汇报,就残联系统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残联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派遣抗震救灾工作组多次前往灾区,查看残疾人和残联系统灾情,了解受伤人员康复需求,慰问受灾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鼓励受灾残疾人树立信心,重建家园,努力工作。
回望中国残疾人事业所走过的路,邓朴方为之兴奋,认为残疾人事业和我们的国家一起,走得扎实,走得精彩。
邓朴方领导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为他赢来了众多的国际荣誉。1988年,邓朴方获得联合国秘书长特别奖;1990年获得国际第15届年会授予的康复国际主席奖;1992年获得康复国际第17届世界大会授予的亨利·凯斯勒奖;1993年11月,获得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奖牌,以表彰他对“亚太残疾人10年”活动作出的杰出贡献;1999年9月,获得韩国“一家纪念奖财团”颁发的“一家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
2003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这一天,邓朴方获得2003年“联合国人权奖”。
2005年5月14日,美国博伊斯州立大学向邓朴方颁授人文科学名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在人道主义思想研究与实践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果和突出贡献。同年11月19日,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邓朴方国际残奥委最高荣誉奖“国际残奥委勋章”,以表彰他为推动国际残奥运动的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2007年10月,获美国社会心理康复协会授予的“格拉尔尼克奖”,以表彰他在改善中国精神病患者生活状况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邓朴方对这些荣誉看得很重,他经常说,这些荣誉不只是给他个人的,是对中国残联和整个中国残疾人事业的褒奖。他相信,关爱的阳光会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邓小平简介:
邓小平(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刘春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