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大自然通过中国赏赐给全人类的礼物,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超过了人类对它的了解。茶在我国被发现和利用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它就挽救了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炎黄”二帝中炎帝的性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农本草》
神农氏就是炎帝。唐朝时,茶文化走上了兴盛之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以茶圣陆羽为代表的无数杰出茶人,他们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晚清以来,中国茶道由鼎盛到衰微,一度及至断绝,老舍的名作《茶馆》是对这一时期茶事的极好描写。建国以后,有当代茶圣吴觉农,著名茶叶专家陈椽、王泽农、庄晚芳等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茶产业、茶贸易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国力尚未恢复及政治方面的原因,茶文化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和发展,以至于许多国人已然忘了我国是茶的故乡,是茶道的发源地,这种现象直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有所改变。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茶文化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
“兴于唐,盛于宋,完备于明清,衰败于近代”。这几句顺口溜是我开始学习茶文化时听到的,在当时对我的学习起了一些作用。然而学到深处才知道,这几句话表述得过于凌乱、粗糙,无法起到指导作用。
中国茶文化起自神农氏发展到当今,近五千年的漫长岁月,大致可以分为七个时期,即:
茶文化准备期——神农氏至唐朝初期(煮茶法)
茶文化第一次高潮(初兴时)——唐朝(煎茶法)
茶文化第二次高潮(鼎盛时)——宋朝(点茶法)
茶文化沉寂期——元朝(点茶法)
茶文化第三次高潮(完美时)——明朝、清朝(撮泡法)
茶文化衰败期——晚清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撮泡法)
茶文化第四次高潮(展望)——本世纪(撮泡法)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员们也希望有个歌诀类的教材以便记忆。为方便学员记诵,我将茶文化发展的七个时期及其最有影响的人和事件整理出来,编撰成一首《茶史歌》。本诗共八联,是对这七个时期最纲要性的描述。此歌用于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发表于此,供有意学习茶文化者参考。
全诗如下:
《茶史诗》
神农尝草惠先民,还忆蒙山吴理真。
陆羽一经方问世,卢仝七碗已传神。
皎然三饮便得道,从谂禅茶不二深。
茗战龙团兼凤饼,大观茶论味失纯。
佳人佳茗谁争艳,细乳晴窗懒问春。
孟頫画图犹似宋,楚材乞茶洗黄尘。
元璋新诏为民苦,龙井扬名弘历身。
零落晚清国耻后,雄风重振赖今人。
京华闲人于京华三韵轩
辛卯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