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6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价收购下的智慧之光


  那一年笋上市,市场的收购价是每斤0.25元。这个价钱比农民的种植成本价还低,很多农民因此叫苦不迭。因为收购价钱低,农民不想卖,而收购商又想压价,尽可能大地降低自己的成本,于是出现了一场拉锯战。

  可是时间不等人,如果过期收割竹笋,那么竹笋就会变得不新鲜,如果把竹笋挖出来装在袋子里却放着不卖,笋子也容易烂掉,所以拉锯战最终的输家只能是农民。收购商自然看准了这点,笃信农民们坚持不了多久。

  这时,有一个公司老总,做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决定:他要求公司以每斤0.45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竹笋。

  这真是太匪夷所思了!公司的人没有一个不反对的,特别是公司的财务总监。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放着0.25元的好价格不收,偏要花0.45元的高价收购呢?

  于是,许多农民都雇了车,把竹笋送到这家公司。公司的门前,排起了一条车龙,大约有一百多辆,都是送竹笋的。那天公司一共收购了83吨竹笋,场面十分壮观。

  还是这个老总,有一次,他恰好在日本出差,但当他接到来自公司的一个电话时,却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国。出什么事了?

  原来,因为桃子的收购价太低,浙江与安徽两省的一些农民决定改种其它农作物,于是都在砍桃树。种了十几年的桃树要砍来当柴烧,他看着都心痛。这个老总阻止了农民们砍伐桃树的行为。他找了当地的村支书,跟农民们签了合同,承诺以每斤不低于0.55元的价格收购桃子。如果市场价高于0.55元,就以市场价收购;如果市场价低于0.55元,公司还是以0.55元收购。

  对于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当时市场的收购价是每斤桃子0.35元。又是每斤多出两毛钱的收购价,大家都一头雾水,搞不明白这个老总是怎么了?

  不仅如此,这位老总为了鼓励农民加大桃树的种植量,还承诺要为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大多数农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当他把大量种苗运来时,农民才相信这是真的。

  这个老总干出的这两件事,大家都认为是傻子才会干的事。但是他傻吗?

  当然不,他是浙江省一个赫赫有名的食品加工厂的老总,对于成本,他有自己的一套计算方法。他觉得,其实按照0.45元的价格收购竹笋,是不贵的。但为什么不以更低的价格0.25元收购呢?他认为,农民的种植成本是0.3元,以0.25元收购的话,就会大大挫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农民很实际,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们是不会干的。

  但如果以后没有农民再愿意种植了,那么自己公司需要的原料从哪儿来呢?如果农民种植少了,原料提供不能满足工厂的生产量,那时公司那么多的人怎么办?是不是要停工?这样算来,为了节省这每斤0.2元,在未来这位老总的公司却要付出无法计算的成本。

  至于他为什么要从日本立刻赶回来,阻止农民砍桃树,鼓励农民种植,道理也是一样的。

  对一个加工厂来说,保证原产品的供应充裕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对于加工成本的计算,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收购成本,因一时利益而失去长远考虑,这是很不明智的。就这样,每斤多出的两毛钱,成就了浙江的这个食品罐头大王。

  笔者私底下又替他算了一笔账:那次收购竹笋,每斤收购价多出两毛钱,按83吨的产品计算,老总才多付了3.32万元,而他坚持以高价收购所带来的影响,带来的广告效应,带来的财富,哪是用3.32万元买得来的呢?

  这位老总的大智慧就在于:要发展就要看长远,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要发展,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顾及他人,尤其是合作伙伴的利益。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让大家都有收获,你才会有大收获。

  (筱蕾编辑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