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下简称“小额信贷”),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发展。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额信贷的发展仍存有一定缺憾,特别是某些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占比低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和改善。
其实,现实中之所以存在小额信贷总量或增量相对较少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的障碍:一是思想认识障碍。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嫌贫爱富、扶富不扶贫的观念,有的农村金融机构片面强调小额信贷成本高、收效慢、效益低,或者是担心小额信贷再次陷入“垒大户”的恶性怪圈等;二是工作作风障碍。突出表现为某些信贷人员的“惜贷”、“惧贷”心理,嫌弃额度小、手续繁不愿放贷,或害怕承担责任不敢放贷。也有个别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上过于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效应,热衷于大项目、大企业、大客户,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小额信贷的“边缘化”;三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障碍。例如,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很多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营销力量仍然薄弱,这与农村小额信贷需求面广、量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推广小额信贷需叫好,更要叫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现代农村经济核心的农村金融机构,首先要切实提高对信贷支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立足三农,以农为本”的市场定位,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和信用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实做优小额信贷支农这块“蛋糕”,使其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强基固本的“品牌工程”;其次要发扬优良传统,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围绕市场转,跟着农民走”的信贷支农新理念,进一步完善信贷支农服务手段,以诚信建设为纽带、便农惠农为前提、富农强农为目标,全方位构筑农金机构与农民之间沟通和互信的桥梁,着力打造“资金洼地”,切实实现互惠双赢;此外还要彻底改变“重存款、轻贷款”的传统思维模式,把贷款营销作为业务经营的重中之重,切实同信贷人员的绩效收入挂钩,全方位调动信贷人员贷款营销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