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4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心系农民 扎根农村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村牧区纪实
杜弘林

  内蒙古武川县大青山乡五道沟村的一户农家里,女主人正在和面准备炸油饼。一个个面剂子被“啪、啪”地摔在案板上,敦实实地透着生活的富足。

  移目屋外,却是山梁山坳连到了天边,按照该村妇女主任的话说:这里连土豆都种不了。

  清明时节,暖风徐徐,但山上仍是苍黄一片。目光所及之处,唯一的一抹绿色正被村民丁瑞生端端正正地捧在手心里——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富民一卡通”。

  2005年,丁瑞生随着村里的规划开办了“老丁农家院”,经营农家乐项目。2006年,老丁就来到信用社办下了这个绿皮的小本本。

  心系农民

  ——创新产品和服务

  那一年,正值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针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进行工作安排,调整工作重点。

  那一年,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制定出台了《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规划三年内发放贷款1000亿元,重点支持内蒙古“三农”发展的六大领域,并提出了十项服务措施。

  老丁手里的“富民一卡通”,就是在那时推出的。绿皮本里夹着一张金牛卡,拿上它们,老丁就能在小额贷款授信额度及授信期内,随时在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联网网点和自助机上获得或者归还贷款。

  据大青山信用社主任刘建英介绍,“富民一卡通”的部分功能类似于其他商业银行推出的贷记卡,但客户循环信贷、支取现金的成本和便利度远远优于贷记卡,更适合农牧民的需要,能有效解决小额贷款发放与收回相对集中、冒名贷款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

  老丁的“富民一卡通”上,已经有了七八条贷款记录。每次贷款的数额都不是很大,3千块钱左右——“随用随贷、随贷随用嘛”,老丁黑红的脸膛笑开了花。

  为老丁这样的农民带来实惠和方便的,其实是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在全国首创的“阳光信贷”服务模式。在这种服务模式下,贷款过程将坚持“四公开”制度,即公开贷款政策、制度,公开信贷服务人员名单,公开贷款业务办理时限,公开接收社会各界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监督,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佟铁顺说:“农村信用社就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老丁不了解这其中复杂的理念和制度设计,他的感受很直观:从乡里信用社到五道沟村,要走50里山路,信贷员每年都下来10来次,可“人家都不在咱家吃顿饭”。

  扎根农村

  ——坚持“三农”理念

  老丁家靠经营农家乐,一年能收入10来万。比起原先全家4口人在30亩薄地上“刨食”不知强了多少倍。不过,在他的规划中,这30亩地也要好好利用起来:“我已经在信用社申请了农机具贷款买农机,要不忙不过来。”

  随着农信社服务地方经济功能不断增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凸显,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2011-2013”三年规划中,扎根农村的宗旨始终不变:以农牧民和农牧业经济组织为重点,更好地发挥服务“三农三牧”的优势和主力军作用,加大对现代农牧业生产的资金支持,积极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办好农牧民自己的乡村银行。

  这份规划中,提出了形成基本满足农村牧区金融服务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的具体目标:农户授信户数每年增加10万户,农户贷款覆盖面由目前的55%提高到60%以上;农牧业贷款累放额年均递增26%,2013年达到1700亿元,占比达到71%。

  据悉,内蒙古农信社将利用三年时间,不断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全方位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加强与信用村、信用协会等信用共同体和专业合作社合作,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探索满足农牧户的大额贷款需求;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积极推广可循环授信贷款,应收账款和仓单、生产设备抵(质)押贷款,稳步开办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林权和股权抵(质)押贷款;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积极推动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信贷模式,促进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化、集约化。

  在五道沟村,一家由该村妇女委员会牵头的肉羊合作社正在注册中。“等注册好了,我们打算再到信用社申请妇女创业贷款。”村妇女主任笑道。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己任,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佟铁顺理事长这样总结内蒙农信为农服务的理念。

  敕勒川,阴山下,内蒙农信坚定不移地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天苍苍,野茫茫,内蒙农信送来的徐徐暖风,吹开了农牧民的幸福花。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