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北京市房山区猫耳山39名“驴友”大救援刚结束,4月4日下午,北京警方再次接到报警,17名回龙观社区网的“驴友”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灵山被困。警方、当地政府和民间救援队连夜集结出发,在三架警用直升机的帮助下,经过21小时搜救,成功将17名被困人员救出。在此次搜救过程中,共出动警力、消防、救援队人员及村民达290人,而一架警用直升机每小时油费则高达3000元。
“驴友”是对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称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爱上了“探险游”,可在得到新奇和刺激的同时,由此引发的伤亡事故也频繁发生。
根据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驴友组织在活动前应去相关机构(比如中国登山协会)备案,告知自己的动向。但在这一方面,大多驴友组织的行动力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对方的主体不明确,不知道到哪去备案,二是在驴友们的印象中,存在着“即使备案也没什么帮助,最多是留个退路”的认识。从这点来看,可以说官方管理部门与民间团体是有些脱节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探险活动开展很早,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在这些国家,探险行为是由相关协会规范的,同时这些协会也承担其所负责区域的救援任务,参与探险活动的人必须持有相应等级的“执照”,而中国探险的兴起只有短短十余年。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尽快促成行业协会的建立,由行业协会对活动的组织者进行资质认定,从源头上把关。
其实,对于探险行为,应该值得肯定。但肯定并不是无原则地支持,并不是不管不问。如何将探险行为纳入到有效的管理之中,这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其一,对于探险行为,应该多宣传。任何探险行为的前提应该是安全,没有了安全,生命都不存在了,探险就失去了意义;其二,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对于探险爱好者,对“驴友”进行免费培训。这样的培训多了,“驴友”的行动就会变得更加科学,而不仅仅是只凭一时的冲动和激情;其三,有必要的监管。如果能够将监管的触觉延伸至每一个角落,就能够使“驴友”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