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高档小区的一家便利店(A店),比常规的7-11店小一半。但针对小区住户的服务,商品定位十分准确。
小区内住户偶尔炒个鸡蛋,发现家里没葱,打个电话,5分钟后,一根5毛钱的葱,就送上门了。故很多客户现在已经懒到晚上想吃点水果,就拨个电话,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而是问“你那儿今天进了点什么水果啊?给我随便送点好了。”就这样,很多住户都被该小店锁定。
小店靠着这种锁定顾客的手法,店老板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了,都设在北京最高档的楼盘社区内。就是这几家店,货品也有很大不同。针对不同消费特征,不断调整货品品类,总能准确抓住该小区的消费习惯,靠“送上门,一根葱”的策略,慢慢递进式的锁定这个楼盘住户的大量日常消费。
A店的舒服日子没多久,同一小区内竟然又出现了一家同样定位,用同样手法锁定顾客的便利店(B店)。尤其同质化的东西,例如农夫山泉、可口可乐、舒洁卫生纸等,确实应了那句老话“没有5分钱买不走的忠诚度”。
面对B店的低价竞争,A店仔细分析了小区内客户的特征:都是高收入、高知识、30岁到50岁间的顾客。这时,A店就出现一个新的价值主张核心:绿色。
例如顾客从A店买西红柿,送上来时,小伙计特意叮嘱顾客:“这个西红柿比前几天的贵不少,不过是有机蔬菜!”顾客一试,味道确实不一样。就这么着,顾客后来买西红柿、柿子椒、土豆,都点名要有机蔬菜了。于是顾客心目中区别于B店,逐渐有了A店绿色健康的好形象。
通过绿色主张,A店和B店暂时拉开了差距,然而这一厘米的距离,B店很快就追上了。
通过一个和顾客聊天的过程,A店发现,有些顾客曾经有“断电”的教训,有的顾客灯泡坏了,没时间买,有的没时间交电话费、给燃气卡充值……
这时,A店决定推出新的服务,代客户买电、换灯泡、充燃气卡等……A店把“便利店”的便利二字,从商品拓展到服务。在这个阶段,虽然服务本身赚不到钱,但大幅增加了“交易机会”,起码给原来的卫生纸、洗洁精销售带来了新增量。
随着A店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新的机会出现在眼前。其实这时A店更像个小管家了,顾客已经把它的电话号码当成了“万金油”。
能不能拓展出新的细分市场? A店推出洗衣取送服务时,顾客也乐于接受,理由有二:顾客并不愿意N多人出入我家,用生不如用熟,从安全角度讲,顾客也愿意用一家; A店并不是自己开洗衣店,而是提供3家给顾客选(其实就包括了顾客原来用的那家),A店只管取送。
通过这个思路,A店一下子财源大开:小时工的清洁服务,皮鞋养护,拥有客户资源,就能转化为利润。
这时的A店和B店已经不能算是同一级别竞争对手了,级别岔开了,即使是零售那一部分,B店也可能被A店削得惨不忍睹……
我们也可以把A店的思路,叫做“占领电话号码思路”。因为A店的大部分生意,都是通过一个电话号码开始的。谁让顾客记住了自己的电话,谁就接近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