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3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批评就要指名道姓


  “今天能在全所干部职工会上,把我习惯违章的事点出来,说心里话,我心里很‘舒服’。我愿意把自己当面镜子、反面教材,只有这样的批评,才能让我入脑入心,才能把公司开展的‘无人身事故年’落到实处。”元宵节后,湖北省谷城县冷集供电所在落实公司“专项安全日”会上,该所主任王超指名道姓的对一农电工习惯性违章的事进行了批评。“又打又罚”之下,这名农电工虚心、诚恳接受了领导和同事批评,对大家的批评,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基层班级、农电工之所以有这样和那样的习惯性违章,除工人自身因素外,另一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同事对习惯性违章“迁就”,睁只眼闭只眼,怕得罪人、抹不开情面,批评时指向“模糊”的多,处罚时动真格的少,等等。正是有了这样和那样的“多”,“助长”了个别人的违章“毛病”,违章在大家眼里好像不是什么事了。一旦出现严重后果,吃亏的是违章人,后悔的是大家,造成的损失难以想象。 

  整治违章,有章可循固然很好,问题的我们不能把“章”当成白纸黑字,要把她看成是一只猛虎,一把利刃,一种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在心,不能触及“红线”。

  整治违章,要敢于动真格。冷集供电所的作法就是:谁违章了都不行,好人主义思想更不行。怕得罪人其实是在害违章的人。通过指名道姓的批评,让违章人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违章的利害,让他人汲取教训,明白更多的道理,不步后尘。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不拿生命开玩笑。唯有如此,“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才会落实到人。愿抓安全、反违章“指名道姓”的批评成为一种常态,彻底杜绝习惯违章。

  (马明刚)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