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3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两会”微观察


  陈锡文

  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我相信“十二五”时期中央会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应对城乡差距,所以“十二五”期间农民的收入增长可能会出现一个拐点,就是城乡差距从扩大到停止扩大,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农民收入在“十一五”期间增长的状况是相当好的。实际上,从“七五”开始一直到“十五”,这20年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从“七五”提出的1:1.86扩大到了“十五”期末的1:3.224,但“十一五”基本没有扩大。

  

  张晓山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总量和增量两个指标没有约束力,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对“三农”投入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才可能逐步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建议用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增幅要高于中央财政总支出的增幅这个指标,只要这个指标达到,总量、增量和比重三个指标就不成问题。2006-2010年,有4年达到了,说明该指标是可行的。 

  

  何小平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  

  我国现行的粮价形成机制,是导致近年来农民实际收益下降的重要原因。粮价形成机制的不完全市场化与农资、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对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导致我国粮食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剪刀差”现象:一方面,农资与粮食的价格差越拉越大。另一方面,农民外出打工与种粮效益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建议对调控政策进一步考量和设计。扩大对产粮大省最低收购价粮食的品种范围。将玉米、大豆和小麦三个主要品种粮食纳入国家最低收购价范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