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3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比一比GDP的“民生含量”

晏 扬

  3月1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以“GDP含金量哪个省更高”为封面专题,报道了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为期3个月的专家调研、统计、计算,对各省、市、区2010年的GDP含金量进行排名,上海、北京、安徽的GDP含金量位居三甲,其他GDP含金量排名较高的省份还有贵州、云南、重庆、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而GDP排名第3和第5的山东、河南,GDP含金量则分别排名第27位、第24位。GDP含金量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出当地的人均GDP,即用当地GDP总量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然后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即为当地的GDP含金量。 

  不仅要看GDP总量,更要看人均GDP;不仅要看人均GDP,更要看居民收入,GDP含金量统计正是基于这一思路。GDP含金量既不是GDP排名,也不是居民收入排名,而是反映二者的比值,GDP是分母,居民收入是分子。如果一个省份的GDP很高,但居民收入并不太高,或居民收入水平与GDP不相称,其GDP含金量就较低;如果一个省份的GDP较低,但居民收入相对较高,其GDP含金量就较高。比如贵州省,2010年GDP总量排名第26位,但GDP含金量却高居第4位;反之,山东省2010年GDP总量高居第3位,但其GDP含金量却排在倒数第5名。 

  显然,GDP含金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GDP的“民生含量”,其统计方法也许并不完善,统计结果也许并不准确,但它无疑为我们正确看待GDP提供了一个崭新而直观的视角。我们一直呼吁要将GDP更多地转化为居民收入和福利,转化的力度和效果如何,GDP含金量就是一个见证。追求GDP快速增长并没有错,但是,如果GDP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民众收入和福利,再高的GDP数据对于民众有何实际意义?其意义恐怕仅限于作为官员的政绩和升迁资本。GDP不能有效转化为居民收入,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切分的GDP蛋糕太多,民众分得的蛋糕太少;另一方面则缘于建也GDP、拆也GDP,大量GDP没有真正创造出社会财富。 

  如果说GDP是经济总量的表征,人均GDP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是居民幸福的最重要指标,那么GDP含金量同样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GDP的虚与实,让GDP中的水分现出原形;它映照出GDP的“民生含量”,直观展示民众分享GDP蛋糕的大与小,政府“还富于民”力度的强与弱;它映照出“唯GDP论”的弊病,揭示了发展的本质意义,为我们正确认识GDP提供了参考,为地方政府改进发展观念和执政理念作出了有益提醒。因此,相对于各地比拼GDP,民众可能更乐于看到各地攀比GDP含金量,毕竟这才是更为实在、更有意义、更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政绩。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