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3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加快种业发展已刻不容缓

郭未名

  在农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农作物品种研究70%是由企业来完成的,而且他们进行的是应用研究和竞争性的研究;而中国的种子90%是由科研院所来研制,应用性不够。外资企业运用灵活的机制,加上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竞争力特别强。这就导致我国的种子公司不断萎缩,市场被外资企业不断占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会议提出,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国务院此时提出加快种业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产业背景。

  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披露,国外的种子目前已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所有的蔬菜品种。在我国最大的蔬菜基地——山东寿光,每年蔬菜种子交易额在6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洋种子”占到了九成。尤其是彩椒、小西红柿、无刺黄瓜等高附加值的蔬菜种子已经基本被“洋种子”占领。国产蔬菜种子只有在有刺黄瓜、芸豆、菠菜等大路货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洋种子”逐渐“统治”蔬菜种子市场,市民将失去餐桌的“定价权”,吃不起蔬菜了。

  不仅仅是蔬菜种子,“洋种子”还全面进入了中国的花卉、大豆、玉米、小麦等领域,并逐渐形成垄断之势。有数据表明,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省,仅“先玉335”一种外资玉米种子已占据当地玉米种植面积近50%。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更令人触目惊心:2009年,全球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35%,而国内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可怜的0.8%。

  “洋种子”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大地上长驱直入,其优势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其一,在于它的品质优势。市场上销售的“洋种子”几乎都是经过严格精选的杂交一代品种,其抗逆性、产量、品质、生长、发育优势明显。其二,在于它的营销模式。据了解,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荷兰安莎等种业巨头推广种子的模式都是在当地建立实验站和展示基地,一开始甚至会免费让菜农试种,等成功后再向菜农销售。这样的营销模式满足了菜农对种子质量的要求。当前从事种植业的大多是新型农民,他们的特点是种植规模大,重视种植技术,看重市场需求,并希望借此创造比外出务工更多的收入。市场上对蔬菜的收购也多以外国品牌为主,这也诱使一部分农民改用“洋种子”。

  虽然“洋种子”好用,但对于我国农业产业造成的损害却是巨大的。这是因为市场被“洋种子”控制了之后,农民的生产成本会不断上升。以甜椒为例,国外公司生产1粒种子的成本约1分钱,但是在中国市场上可卖到1元钱;海泽拉“189”番茄、瑞克斯旺“布利塔”茄子等,每克都在100元以上。同样,食用油市场也直接受到了“洋种子”的影响。资料显示,简称ABCD(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的四大国际粮商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对国内食用油基本实现全链条控制。食用油的定价权由此被跨国资本操纵。而玉米作为大田作物,其关涉的产业链条更长。玉米是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定价权一旦失陷,国内的各类畜牧养殖业必然大受影响。

  有人不禁会问:我们为什么就生产不出好种子呢?有资料表明,在农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农作物品种研究70%是由企业来完成的,而且他们进行的是应用研究和竞争性的研究;而中国的种子90%是由科研院所来研制,应用性不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主要原因还是体制问题。科研机构被推向市场后,很多机构受原行政体制束缚,效率不高,生存不了,纷纷倒下。而外资企业运用灵活的机制,加上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竞争力特别强。这就导致我国的种子公司不断萎缩,市场被外资企业不断占领。说到底,就是我们的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农民对高产、高效种子的需求。

  正是为了改变这种外资垄断我国种业的现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对于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业内人士预计,中央对扶持民族种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望陆续到位。首先,将提高国内各种子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等,提高行业壁垒,淘汰一大批中小公司。此举将会进一步改善种子公司的中长期生存发展环境,增强优势种子的“育——繁——推”综合竞争力,提升我国种业龙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缩小和国外种业巨头的差距并增强国际竞争力;其次,将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执法,利用先进手段对抽检和巡检种子进行品种确认,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重建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再次,还将增加财政投入,鼓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参与良种培育工作,鼓励龙头种业公司实施外延式行业并购,进一步提高良种补贴。如各项政策措施能落实到位,外资垄断中国种业的局面将难以维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